第九十一章
那些曾经的枕边温存,那些曾经以为的甜蜜,如今都化作了最锋利的刀刃,狠狠地刺向明昭帝的心口,让他痛不欲生。 他猛地合上信件,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翻涌的情绪。
“孔昌,”明昭帝猛地抬头,眼中寒光乍现,声音像是从冰窖中传来,不带一丝温度,“凌迟处死!”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还不够,又补充道:
“霜映夫人,不守妇道,鞭尸一百!家产……”他咬了咬牙,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全部充公,以儆效尤!”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明昭帝这突如其来的雷霆之怒震慑住了,大气都不敢出。
苏月微微垂眸,掩去了眼底的一丝嘲讽和了然。
父皇,果然够狠,也果然……够会演戏。
明昭帝的目光缓缓扫过厉云辰,最终停留在他那张写满了悔恨和绝望的脸上。那张脸,曾经写满了忠诚和敬畏,如今却只剩下了颓败和绝望。
“厉云辰,”明昭帝的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杖责五十,发配云南,永世不得回京!这是你应得的惩罚!”
厉云辰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缓缓地叩首,用尽全身力气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
他慢慢地站起身,背影佝偻,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十岁,步履蹒跚地走向大殿之外,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明昭帝看着厉云辰的背影,长叹一声,目光转向了高台之下的苏临。
“景烈十年冤狱,受尽苦楚。”明昭帝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朕命你即刻前往天牢,亲自释放景烈,昭告天下,为他正名!”
“另外,”他顿了顿,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从国库拨银……五千两,聊表……朕的一点心意。”
苏临抬眸,正对上明昭帝赞许的目光。那目光中,有肯定,有期待,也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以及……试探。
明昭帝的语气缓和了许多,他看着苏临,缓缓说道:
“太子这次断案简直如有神助,为景烈洗清冤屈,朕心甚慰。”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着什么,
“大理寺卿一职,事关重大,需慎重考量……”他话锋一转,“从今日起,太子暂代大理寺卿一职,观其行,察其能。太傅,”他看向陆清寒,“你在一旁辅佐,务必尽心竭力!”
苏临躬身领命,声音沉稳:“儿臣遵旨!”
陆清寒也微微颔首,表示领命。
文武百官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苏临身上。
这些目光中,有惊讶,有敬佩,也有审视和怀疑。
御史台那群素来以耿直著称的官员,此刻看向苏临的眼神中,也多了几分认同。
十年冤案,太子仅用数日便查清真相,这等能力,这等魄力,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秋猎夺魁,洪灾救民,再到如今的翻案,苏临的表现,一步步打破了他们心中固有的印象,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太子。
魏丞相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中冷笑,这些人,都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现在就肯定太子的能力?未免太早!
不过是几次侥幸罢了,以后……还指不定会出什么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