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想留下的,立字据,按手印。孤,从不勉强。” 她眼角余光扫过这两人,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苏临心里冷笑,这和盛守德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正好,她还不想让这些害群之马,坏了她一锅好汤。

苏临懒得再搭理,转身准备和陆清寒去看看那些废弃的老屋。

陆清寒还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不是躲在马车里看书,就是看着窗外走神,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和他无关。

苏临没法子,只能自己里里外外忙活。

让她稍感意外的是,这些百姓虽说住的是破屋子,可脸上都带着笑模样。

曹刚心里明白,这是因为太子殿下给每家都送了两袋米,稳住了人心。

这不,大伙儿见了苏临都格外亲近。

一位孤寡老者,身子骨看着就单薄,见到屋里太子让人送来的米面油,激动得老泪纵横。

苏临刚走近,老人就颤巍巍地要跪下。

“谢殿下……体恤百姓……”老人的声音断断续续。

“老人家,快起来!”曹刚眼疾手快,一把扶住。

“您身子弱,好好歇着,有啥事就找盛禹雪。”苏临温声安抚。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噙满泪水,手抖得厉害,脸上却尽是感激。

曹刚凑近苏临,压低声音说:“这老人家姓张,几年前耳朵就背了,您说话他听不见。”

苏临这才注意到孔老伯的耳朵,看着像是受过外伤,怕是治不好了。她心里正琢磨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喧闹。

“殿下,您给评评理!这老头儿非说这屋子是他家的,可这地契上明明写的是我爹的名字!”一个年轻妇人扯着嗓子喊。

苏临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衣裳的妇人,正和一个瘦弱的老头儿争执,老头儿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纸。

“这……这是我儿的……”老头儿急得直跺脚,却说不出完整的话。

“你儿子?你儿子早死了!”妇人一脸不屑,“这地契上可是我公公的名字!”

曹刚认得这妇人,是村里出了名的泼辣户,名叫李翠花。

“孔老伯的儿子儿媳当年是做小买卖攒了点钱,托人捎信回来要在老家盖新房。可谁知,信送到了,人却没了,说是路上遇到了劫匪……”曹刚叹了口气,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苏临听。

原来,孔老伯的儿子儿媳遇害后,这房子就被李翠花的公公霸占了,还伪造了地契。孔老伯这些年一直想把房子要回来,可李翠花一家死活不认账。

苏临听完,眉头紧锁。她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搬迁纠纷,没想到还牵扯出陈年旧案。

“这案子当年谁负责?”苏临问曹刚。

“是孔正清张府尹。可后来案子被大理寺接手了,说是凶手是惯犯刘闯。大理寺结了案,张府尹却一直不服,说是证据不足,可没人理会他。”

苏临心中一动。大理寺……她越发觉得这其中有蹊跷。

“那刘闯呢?”

“关在大牢里。原本判了死刑,可好多百姓联名为他求情,硬是把死刑改成了终身监禁。”曹刚摇摇头,“也不知这刘闯是真凶还是替罪羊。”

苏临陷入沉思。

一个江洋大盗,竟能让百姓们如此维护,这事不简单。

“这刘闯,有机会倒要见见。”苏临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