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后宫干政(第2页)

周朝

姬发听到北魏的“子贵母死”的制度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后世的朝廷居然会想出这样的制度,他们都不怕那些皇子长大后心中有怨言嘛。

姬发与自家母后太姒感情深厚,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制度。

秦朝

“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响起。

大臣们都胆战心惊的低着头,公子扶苏担忧的看着正散发着阴冷气息的父皇。

嬴政扔掉手中断掉的毛笔,一脸平静的说道:“真是好的很,把定陵挖成这样还想挖朕的陵墓。”

可惜穿越的不是他,是扶苏,不然他一定让那些人也尝尝被人挖坟后挫骨扬灰是什么下场。

汉朝

“这北魏皇帝倒是个狠人。”刘彻听到北魏皇帝居然把这想法当作皇室制度,不由心生佩服,只是可惜了,这政策最后还是不行。

卫青看到刘彻这一脸佩服的表情,不由心生担忧,陛下不会想效仿吧。

刘彻注意到卫青那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淡笑道:“可惜,这样的政策有违人伦,而且素素她们也说的没错,后宫能不能干政也要看皇子自身的本事啊。”

唐朝

李治听到妻子最后和自己合葬有些愣神。

他平淡的看向身旁一脸恭顺的皇后,天幕出现的太迟了,他现在身体不好,已经无法再培养一个新的皇子,而且武氏现在也不是能轻易废除的。

在听到皇后和自己合葬,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对方自愿的,但对自己来说也算个安慰了,起码她还政于李家。

这时他又想到了自己和皇后那几个还活着的孩子,就不由的一阵头疼,为什么两人生的这几个儿子,就没一个能支楞起来,他自认为自己的政治能力还不错,武氏更不用说了,都有本事登上皇位了,那几个孩子怎么就一点都没学他们的本事。

武氏感受到陛下移开的目光,心中长松了口气,虽然刚才她一直表现的很淡定,但内心可并不平静,此刻她的后背也已经被冷汗打湿了。

宋朝

宋仁宗赵祯听到后世人说自己不如娘娘的时候,心情颇为复杂,他知道娘娘的理政能力厉害,但他自认自己的能力不比娘娘差,没想到在后世人眼中,他还是不如娘娘。

范仲淹等几位反对刘娥过于干政的大臣一时也是无言以对,后世几次说起太后,语气中都是带有敬佩之意,可以说和说起大宋的官家态度不要相差太明显了。

几人面面相觑,最后都默默地垂下了眼,算了,只要太后不称帝,接下来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明朝

已经登基的朱常洛听到父皇尸身的下场,再低头看了看手中要把母后的尸骨迁葬定陵的旨意,顿时庆幸不已,还好,他还没有下旨让人迁葬。

想起母后在生前被禁深宫近30年,长期受到父皇冷遇。

朱常洛便让人端来火盆,把这圣旨直接扔到火盆中给烧毁了,既然生前不喜欢母后,想来死后也不会想看到母后,既然如此,那他就当个孝顺儿子,让父皇和他宠爱的郑贵妃合葬好了。

对了,孝端显皇后的棺材也要想个办法换个地方安葬,毕竟对方生前在“国本之争”中多方调护,帮他数次化险为夷,而且平日对他和生母也是照顾有加,自己也应该尽下孝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