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苏轼(第2页)
“确实,不过这苏轼人缘还真不错,连政敌都为他求情。”再想想韩信那家伙,那脾气,有时候连萧何都受不了,朝廷中和他有交情的更没几个。
三国
曹操听到自家两个儿子和自己的名字,先是愣了下,随即哈哈大笑道:“没想到我曹家三父子也能在文学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痕迹。”
看向下方曹丕和曹植,脸上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骄傲与自豪。
曹操对子建的文学能得到后世人的赞美并不意外,毕竟他也了解这儿子在文学上的天赋,只是没想到子桓这小子也能在文学历史上留下名声,看来自己以前是疏忽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了啊。
曹丕听到自己的名字有些意外,毕竟他一直知道自己在文学方面不如子建和父亲,本以为后世会没有自己的文学记载,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听到后世人夸他文学厉害,心中泛起了一丝丝喜悦。
不少人也纷纷上前恭喜三人,毕竟按素素的说法,文学历史上也就这两对三父子能比一比了。
刘备听到曹家三父子,心中满是羡慕,要不是两人是敌对关系,他真想问问,对方都是如何教育孩子。
看了看一旁乖巧看着天幕的阿斗,只能默默的在心中叹惜了一声。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表情,无奈的摇了摇头,他其实觉得阿斗已经很好了,才能这方面不能强求,毕竟才能不是单单靠学就能学好的,天赋还是占主要原因的。
阿斗虽然没有这方面天赋,但阿斗的性情真的可以说是在他认识的人当中是数一数二的了,这样的人以后要是当上君王,虽然不一定是个明君,但起码不会是昏君,暴君。
唐朝
李世民在听到被贬的最多次数的人在唐朝,一脸难以置信的说道:“这刘禹锡到底都做了什么,竟然被贬了27次。”
要知道就连魏征这样时不时和他这皇帝对着扛的人,他都没怎么处罚过他,这刘禹锡竟然能被贬27,这脾气是有多臭啊。
魏征听到刘禹锡被贬次数顿时来了兴趣,要是能有机会了解了解这位诗人的事迹就好了,能拉出来和苏轼这样的人对比,想来品行也差不到哪里去。
柳宗元看着对面正在悠闲喝酒的刘禹锡,一脸担忧道:“梦得,你要不还是注意些说话方式吧。”
刘禹锡抿了一小口酒,一脸无所谓的说道:“子厚,不必如此为我担忧,我就这样的性格行事,他们看不惯就看不惯,我是不会迁就他们的。”
刘禹锡听到自己被贬如此多次,瞬间就明白了是哪些人,左右不过是自己在朝堂上革新的时候得罪的那些人,反正又没死,被贬而已,在哪里活不是活了。
宋朝
此刻的苏家一片寂静,苏辙一脸担忧加无语的表情看着自家老哥,看着对方正一脸不好意思的看着自己,心中的无奈更加深了一层:到底谁才是哥哥啊,你到底都做了什么,竟然要我一直升官救你,而且居然会给后世人留下这样的名声,被贬?吃?被贬还说的过去,毕竟这被贬次数实在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但这吃是怎么回事,你不会在被贬后,还不忘发明新吃食吧。
苏洵听到素素的话,悬着的心终于死了,好了,他可以不用再为这个儿子担忧前程了,他现在已经提前知道了。
他看向正一脸歉意在子由身边不停说着好话的子瞻,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个想法,要不他现在就把这儿子带回家算了,免得以后这家伙嘴欠的到处得罪人,还要让子由救他。
正在说话的苏轼看到自家老爹这表情,连忙出声道:“肯定不是我的原因,父亲,你还不了解我的品行吗。”
苏洵听到这话,深深的吸了口气:“我是相信你的品性,但是我不相信你的嘴!”
清朝
乾隆一脸不屑的看着天幕:“朕的诗可不在少数,后世只选了大清少数的诗,一定是后世人不懂得欣赏朕的诗。”
纪晓岚听到这话,静默了,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要是后世真的把陛下做的诗写入教材,他才真的觉得后世人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