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少年闰土(第2页)
“后来为了摆脱这个影响,他还选择了参军,谁知道第一天去的时候,就被班长公开了他的身份,之后还被分去了卫生所,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爷爷当年是弃医从文,部队期望他能把作者未完成的医学事业给续上。”
“这也行!”扶苏错愕道。
“而且在当兵期间,部队的长官还时不时让他写报道,但他本人最不会的就是写作文,反正诸多此类的爷爷会什么,孙子也应该会的事情时常发生。”
“那还真是辛苦他了。”扶苏同情道。
春秋
孔子对素素口中的那个作者充满了好奇,到底是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对华夏文化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
“这作者还真厉害,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他的文章,想来大学也少不了他的文章,真想见识看看他其他文章都是怎么样的?”子路期待道。
汉朝
“这作者影响力倒是大,一个被写到文章中人物的后代都能有这样的待遇。”刘邦说道。
张良内心颇为感慨,两个身份如此悬殊的两人,能够持续这么长的友谊,连后辈子孙都能成为世交,这样的友谊当真是少见啊。
“原来还真有作者理解自己的文章都理解错。”刘彻惊愕道。
“那这正确答案能算答案吗?”霍去病满头雾水的说道。
唐朝
李承乾听到作者的孙子的经历,不由得感同身受,有一个厉害的长辈,真的会有很大的压力。
就算现在情况比以前好些,但父皇的影响力还是无处不在。
宋朝
“稻草代表父亲?蓝色窗帘代表忧郁?”苏轼听的一头的雾水:“这就是后世的阅读理解方式?”
苏辙想到自己以前学的文章内容,要的按后世那样的理解方式理解,感觉那些文章的意境一下子都没了,微微摇了摇头,他还是不能适应后世这样的理解方式。
清朝
乾隆想到之前自己看到的那些语文课本的内容,一脸不屑的说道:“那些大白话文章一点意境都没有,学那些,还不如学朕写的诗。”
乾隆对自己的诗可是非常有自信,绝对能被记录于后世的语文课本中。
下方群臣听到乾隆这自大的话,内心颇感无语,要不是你是皇帝,那种诗谁能夸得出来。
特殊年代
男子听到闰土这个名字愣了下,这不是自己笔下的人物。
接着在听到现实中自己后代和闰土的后代成为朋友,男子虽然对于自己有后代感到惊讶,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欢喜。
对于这个少年好友,他一直希望两人能保持着少年友谊,只是对方经历的苦难太多了,而自己也已经没有了儿童时期的纯真,双方相处方式也已经回不到以前那样了。
“看来你在后世的名气很大啊,你的孙子为了躲避你的影响都跑到部队去了。”带着眼镜,留着小胡子的男子拍了拍男子的肩膀笑呵呵道。
其他人听到男子的话,都笑了起来,听到素素说那后辈在部队的遭遇,他们既心疼又感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