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灭佛,佛教抗日(第2页)

“还有茅山乾元观道长们为抗日军队提供情报、粮食和医疗支持。日军曾屠杀多名道士,但茅山道士仍坚持抗日。”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下子讲也讲不完。”

素素说道:“巨赞法师我知道,我觉得他就是现实中的斗战胜佛,而道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道长,当年在狼牙山棋盘陀道观协助抗日军队,而且他还曾救下跳崖幸存的“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两人,后来日军报复焚毁道观,他仍坚持抗日。”

春秋

子渊听到佛教的好坏两面,感叹道:“世间能真正的超脱世俗,不顾个人利益的人太少了,大多僧人道士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孔子听到弟子的话,想到后世那些子孙和儒教,长叹了一口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算他生前家训写的再多,再好,谁能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走上原来历史上那样的老路。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守初心不变呐。

秦朝

“道教倒是好本事,能给后世人留下这样的名声。”嬴政嗤笑道。

扶苏抬头看向自己父皇,问道:“儿臣觉得道教除了张角造反外,其他的听着都感觉不错。”

“不管什么地方都会有好人和坏人,佛教不就这样,道教怎么可能例外,只不过他们有本事让自己的名声好而已。”

汉朝

“既然佛教是讲究超脱世俗,那就不应该赏赐他们财物才对。”刘邦双手环着,一脸就应该这样才对的表情说着。

“陛下这是不打算阻止佛教的传入。”吕雉疑惑道。

“先不说佛教是以后传入的,而且阻止有什么用,不是佛教,就是其他宗教,既然如此,还不如佛教,起码他们的信仰乃公倒是还能接受。”还有一点刘邦没说的是,有了后世的提示,对于佛教怎么治理,他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比起未知的宗教,还不如让佛教按原来历史发展,只是对于他们的待遇需要好好想想了。

“那道教?”吕雉问道。

刘邦听到道教,脸色顿时纠结起来,半晌后叹气道:“就像素素说的那样,子孙没用,怪道教做什么,就算阻止道教建立,百姓活不下去还是会起义的,当年乃公不就是为了活着才反的嘛。”

唐朝

玄奘听到自己以后的路,脸上还是一脸淡然,在他决定私下前往天竺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准备迎接那些千难万险的路程了。

只是听到佛教被灭的原因,内心一阵叹息:一旦沾上这尘世间的贪欲,那之后就是无休止的渴求,最终被这贪欲所操纵。

李世民本来对玄奘私自前往天竺感到气恼,不过在听到素素说他只是一个想潜心修行的僧人后,心中的气恼也消了大半。

毕竟这样不忘初心,非功利性的修行态度还是让人感到敬佩的,而且看样子玄奘西天取经也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方面。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还是决定默认了玄奘私自西行的行为,明面上就还是照常当不知道算了,毕竟要是公开支持,说不定会影响到与西域的外交平衡。

宋朝

苏轼内心五味杂陈的看着天幕:“没想到连慈悲为怀的出家人都主动加入了那场战争。”

苏洵听到儿子的话,叹了口气道:“那可是几乎快亡国灭种了啊,虽然素素没有详细说明,但是从那一两句话中,就能想象的到当时的惨状,有些良心在的人都不会眼睁睁看着国家继续沦陷的。”

清朝

乾隆听到白莲教在大清开国到灭亡都在反抗的事情后,就头痛万分,这群家伙怎么杀都杀不光,而且现在民间越来越躁动,白莲教趁机拉拢了不少百姓,势力也越来越大。

但他却一时也想不出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