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蔡伦,宗教(第2页)
“因为宗教起战争?为什么?”
“宗教往往会与族群、文化或国家身份紧密绑定,当宗教差异与其他社会矛盾叠加时,就可能会引起战争。”
“其实宗教战争的根源往往不在宗教本身,而是因为人类对权力、资源和身份的争夺,宗教只是被用作动员或正当化的工具罢了。”李源硕说道。
秦朝
嬴政听到自己的排名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对他来说,这排名还不如造纸术这类实用的技术来的更有用处。
不过那些宗教对后世国家的影响之大,让他感到既心惊又忌惮。
西方王朝竟然受制于宗教,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允许发生在大秦。
不过这佛教在后世影响竟会这么大,看来他要预防下了,他大秦不需要有任何的宗教存在。
汉朝
刘邦在听到佛教自汉朝传入,顿时眉头紧蹙:“这宗教影响太大可不是一件好事,也不知是乃公的哪个好子孙,同意这佛教中人在大汉中传播佛教。”
张良听到后面的皇帝对佛教的控制,不由松了口气,宗教思想控制国家,可不是一件好事。
大殿内,一片寂静无声,大家都呆若木鸡的看向一旁的蔡伦。
即使之前郑和被后世纪念事情,他们也就最多是羡慕嫉妒,而蔡伦这个则是太让人震撼了。
他竟然被称为“圣”,而且后世人还认为在华夏中,他的影响力只在于孔子之下,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蔡伦此刻是欣喜如狂,他没想到,一个造纸术,就能让他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一个身体残缺之人还能被称为“圣”,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邓绥看到下方群臣的表现,微微勾起嘴角,看来以后这些臣子不仅不会再阻止这些技术的发展,还会心甘情愿的加入其中,毕竟有可能在后世闻名于世,这声望谁不想要。
三国
“宗教啊。”刘备想到了张角,大汉统治就是因为张角的太平道而动摇,要是没有张角,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局面了。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表情,就知道对方想到了谁,无奈道:“主公,就算没有张角,之后也不会有多大区别。”
当朝皇帝昏庸,不顾黎民百姓死活,百姓造反只是早晚的事,张角最多不过是加快了这个速度而已。
而且以后世对百姓的看重,也许他们还认为张角才是正确的。
唐朝
李世民其实对佛教并没有多大的好感,就算他当初公开支持佛教,也不过是看重他们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为了战乱后能让百姓稳定下来才做出的决定。
对他来说信佛还不如信道,谁让道家老子被自家认为老祖,和他有关的道教当然也要特别的对待。
唐武宗李炎听到“三武一宗灭佛”就明白三武其中的一武指的是自己,毕竟他之前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并且还抄了寺院所拥有的农田数千万顷,逼僧人还俗等政策。
只是没想到佛教经过如此多次打压,竟还没有衰,还真是顽强呐。
宋朝
赵匡胤想起了以前周世宗柴荣发起的灭佛运动,起初他对佛教也是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但自从登基后,他发现佛教对社会稳定的还是有很大作用的,起码可以借助佛教的教义来安抚民心。
不过佛教确实不能任由发展,不然像西方那样受到宗教限制,那可就麻烦了。
明朝
朱元璋听到后世那些宗教对世界的影响这么大,顿时升起了一股危机感。
虽然他已经下旨开放了海禁前往西方,但这些宗教他绝对不允许传入大明,不然要是让百姓深受其蛊惑,那国家还怎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