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实验记录
对乔雨眠这番境遇,所有乘警都觉得不可思议。
狭小的空间,抵在脖子上的刀,悬殊的体型差,心狠手辣的歹徒。
但毕竟是做了好事,只让她把经过说了出来,细节对得上,公安也没多说什么。
后来又问了陆怀野,得知陆怀野是部队的,乔雨眠是军人家属,那也就不奇怪了。
毕竟很多军人家属都能在面临危机时有自救意识。
折腾了一晚上,公安局的局长亲自来过来感谢。
检查了两个人的结婚证后,在招待所安排了一个房间给两个人休息,又帮忙改签了车票。
乔雨眠想问问那个小男孩怎么样了,公安也只说是带到了医院检查,后续会帮忙找家长。
两个人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安心睡去,却不知,今天这一善举,会给她们以后带来很大的便利。
睡醒后,他们按照改签的时间再次上了车,这一次倒是风平浪静。
按照陆怀野规划的路线,坐了大客车到县里、
西北地区跟东北不同,这里的冬天没那么冷,但气候干燥,风沙也大。
全年降雨量低,很少有植物能在这里成活。
乔父主要的工作就是,用现有的植物,通过嫁接技术来改变植物的生活习性。
适应西北干燥的气候,阻挡风沙对土地的侵害。
乔雨眠在植物生长方面是专家,经常深入各个地方,跟着团队为植物的种植解决技术性的难题。
玉石沟发现了山里的野生梨子和苹果树群,乔父曾经在那呆了一年多,就是嫁接梨树和苹果树,使这些树变成能创造经济价值的植物。
父亲走时梨子和苹果树已经挂了满树的花,只要玉石沟的村民们勤奋一些,坚持人工授粉,几年就可以彻底改变这些树群的状况,开始结出能卖的果子。
然后再通过扦插的方式,变成果园。
可何满仓并不勤劳,从来没想过带领村民致富。
也许是懒,不过乔雨眠觉得,他是不想玉石沟变得更好。
一旦玉石沟更好,他就会失去权利,不能再捞油水。
玉石沟的种植失败,父亲曾经提出再次去帮忙,何满仓表面上表示感谢,却拒绝了父亲的帮助。
不过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初结果嫁接后还是保留下来一些能结果的树。
乔雨眠用果子作为原材料,做了肥料,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似乎冥冥中自有天意指引,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这一切都还要感谢父亲。
他们到达县城时便发现这里很穷,比青山县还要穷,好多地方都没通电。
就连邮局都破烂不堪,房子像是随时要倒塌了一样。
青山县好歹有规模不错的商店,还有国营饭店。
这里的商店只有普通的日用品,饭店里只有肉包子和馍馍,没有炒菜。
乔雨眠只买了两个肉包子垫肚子,又拿票买了点猪肉和青菜,便租了驴车去往父亲居住的地方。
路越走越荒凉,只有生命顽强的小草和几棵歪脖子树,根本看不到大片的绿色。
要不是陆怀野在身边,乔雨眠都要怀疑,赶车的大爷是不是要把她卖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风沙吹得乔雨眠睁不开眼睛,只能缩在陆怀野的怀里。
“我开始还想自己来的,让你在家休息养一养身体。”
“怪不得你死活不让我自己来,偏偏要跟着。”
陆怀野扯了扯外套,替乔雨眠挡住风沙。
“我们连里有西北过来的兄弟,他说这里地广人稀,越是人少的地方,环境越是艰苦。”
“打听到岳父所在的地方之后,我找人问了一下,就知道不能让你自己来这。”
乔雨眠用头蹭了蹭陆怀野的胸口,像是撒娇一样表示感谢。
老乡扬着鞭子打着驴屁股,在颠簸了三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村子。
父亲居住的地方叫窝沙村,这个村子规模很小,大概只有十几家。
听说是因为条件太艰苦,地里根本种不出东西,才造成了人口流失。
这里的气候和土地具有代表性,所以在这里做实验最合适。
下了车,乔雨眠便四处打听,得知村头最后一个房子是乔技术员的家,她提着东西,也不管风沙快速地往村后走。
还没走到院子,就看到一个女人围着头巾,挡住了口鼻,只露出眼睛,在菜板上切一颗已经软塌塌的白菜。
屋子里传来一阵阵咳嗽的声音。
乔雨眠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时间说不出话。
她刚要往前走,女人便生气地摔了菜刀。
“一天天咳个不停,烦死了!”
“家里这点钱都给你吃药了,怎么就一点都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