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1983年,蒲十三意气风发的时期(第2页)

“海生离得远,早点走我可以理解,可你这个臭丫头就在广州市里,为什么也要走那么早?”说着说着,冯玉芬就忍不住抹泪。

“你这死丫头,明明离得不远,却不愿意经常回来看看我们……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假期还没过就想着离开,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了?”

哭得海兰无奈死了。

“哎哟我的妈!你说的这些什么话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什么不顾家的坏男人呢!”

冯玉芬啐她一口:“呸!一天天净知道瞎扯!”

海兰厚脸皮地凑上去嘿嘿笑:“妈,俗话说先苦后甜!我现在这么努力,不都是为了毕业后能够获得一份好工作留在广州吗?我哥可是说了,他在广州买了房子,以后你一套他俩一套小福也有一套,那我要是不能留在广州工作,我们一家人岂不是要分隔两地吗?”

海兰的嘴巴最甜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冯玉芬哄得心花怒放。

宋海建借了大队的拖拉机,把妹妹和弟弟拉到县城车站,并送他们坐上了去市里的客车。

出了正月,渔村的大伙儿都忙起来了。

大队既要种地,又要组织人手捕鱼、晒制干货,年初便干得热火朝天的。

辛苦是必然的。

但这种辛苦,又是让大伙儿内心最踏实的。

这一年,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国家的出口生意也发展到了高峰。

而镇上那个不起眼的服装厂,在去年,由蒲十三设计的产品吸引了不少关注。

在今年夏季,竟然有外商找了过来,想要洽谈合作出口服装的事宜。

这本是一个好消息。

宋海建却有点发愁。

他一直都打着这家服装厂的主意,只是碍于并未进入国营厂对外开放承包权的时期,才按兵不动。

但实际上,他早早就往厂里埋了一颗楔子,那就是杨爱民!

等到八零年代末或者九零年代初,国营厂经营不下去了,就可以去承包了。

杨爱民这两三年表现也挺卖力的,又有父亲杨国强的帮扶,在厂里越来越有分量。

到时候杨家父子帮自己说话,拿下服装厂还不是轻轻松松?

万万没想到,媳妇儿进入服装厂后,倒是把这半死不活的厂子给盘活了……

不过很快,宋海建便释怀了。

因为外商的到来,让十三在厂里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

看着十三每天意气风发笑容灿烂的,宋海建便觉得值了。

反正国营厂那么多呢,没必要非盯着镇上这个小厂子。

大不了就是浪费了这些年在杨爱民身上投资的钱。

宋海建看得很开。

比起十三这年在事业上的成就,宋海建似乎逊色多了。

首先是福县那边的合作出现问题。

供销社的地位逐渐弱化,以致变动频频,之前负责和他联系的采购员,被调离了岗位。

这一换人,合作就黄了。

因为新来的那个,他压价……

完全不认之前供销社和宋海建签的合同了。

像这样的事情,宋海建上辈子经历得也多了,倒是没怎么受影响。

只是气坏了他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