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第2页)

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无疑是最为响亮的,在民间的声名简直是如雷贯耳,好像在世战神一般。

那个人便是现任镇国大将军樊夔,此人自司马征卸任之后上位,一直稳坐镇国大将军的位置,手持重兵虎符,总管边境一带大小兵事,乃是对抗大周王朝的最高领导人,屡建奇功,这十余年间连连收复边境重镇数十个,将大乾王朝国界一再向外扩大,论成就虽还不及当年的平乱大将军宁盛道,但已成拍马狂追之势,日后成就未必不能超越之。

樊夔在大乾王朝的百姓心目之中,就好像是边境线上一座不可攻破的重镇,又像战场上一尊不败战神,乃常胜将军。尤其是在如今民心空前凝聚的大乾王朝,声名早已胜过了司马征和宁盛道二人,俨然已是大乾王朝军界第一大佬,在军中威信甚高,无人能及,乃是现今皇权之争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不过此人常年领兵在外,坐镇边关,指挥着边境战役的大局,对于老皇帝忠心不二,诸位有实力有野心的皇子虽然明争暗斗非常激烈,前来游说、拉拢之人无数,但此人始终冷眼旁观,一心只听皇帝陛下的意思,丝毫不为所动。

大乾王朝还未退位的老皇帝对樊夔有知遇之恩,樊夔乃是皇帝陛下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人物,乃是老皇帝最为有力的依仗,以后老皇帝退位或者驾崩,樊夔无论支持谁,哪怕那一方再弱,也将会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明眼人都知道,无形之中樊夔已经在影响着皇位争夺的最终走向,乃是必须极力拉拢,绝不能交恶的人物。

但此人身份清白、履历也很是单纯,从大内禁军之中一步步成长,最后做了几年老皇帝的殿前侍卫,被皇帝陛下无意间相中,发现其才华,稍加重用,随后便如鲤鱼跃过龙门,飞黄腾达,到了今天这一步,可以说是一步传奇的奋斗史,这一点倒是颇像当年的宁盛道。

此人不开口、不表态,许多前来表示好感、游说拉拢的皇子包括太子都吃了闭门羹。

樊夔有两子,大儿子樊英天生体质极弱,后天无论怎么样都补不起来,乃是一个病秧子,但才智过人,坊间传闻乃是天降的文曲星,此人虽然学武不成,但智谋无双,随父在外,常在中军帐中出谋划策,辅佐自己的父亲已经多年,早已成长为樊夔麾下第一军师,许多大事,都是父子二人互相商量,才做盖棺决断。樊英才华,早在边境大军之中流传,折服无数猛将,乃是大周王朝军方悬赏的头号人物,赏金甚至于还要高过其父樊夔。

毕竟樊夔武功极高,又加周围护卫皆是其一手培养的死忠,保卫十分严密,固若金汤,想杀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樊英则不同,武功平平,却不像樊夔那般手掌大权,乃是台面上的人物,防卫自然大为不及,要杀之还有几分可能,又加此人作用非同小可,人称“算无遗策千机子”,大局把控、细节分析、种种计谋,往往高人一筹,乃是樊夔的左膀右臂。这一对上阵的父子兵,只要双双完好,就是猛虎添羽翼,虎贲掌神兵,乃是大周王朝诸多边关将领心中的一个噩梦。

大周王朝刺杀这一对父子的行动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军方甚至于不惜抽军费重金悬赏二人人头,但都没有成功,赏金却是一提再提。

樊夔的二儿子樊伟比起其大哥樊英来说,就显得不值一提的多了。这个樊伟,年少时便颇有些不务正业,但碍于家教,自小习武,却一无所成,后改学文,更是极不入流,此子文武皆不上道,性格纨绔,风流贪玩,参军吃不得苦,为官又是草包一条,于仕途无望,但及时行乐、挥金如土、招揽小弟、游走青楼倒是样样精通,乃是盘龙省帝都有名的一个纨绔子弟。

到底有多有名,具体说不清楚,单听他“京城第一玩少”名头,就知道是何种境界了。

樊伟在京城向来很吃得开,因为他有个好父亲,还有个好大哥,谁人见之都要给他三分薄面,甚至于不少的皇子见到他都是极为的礼貌,颇给他面子,当然这其中的用意自然就是想通过樊伟来接触到樊英甚至是樊夔,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未必就是真心给樊伟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