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7章 火车上(第2页)

有新鲜的食材,还要有好的手艺才能将食材变成美食。

在中国一直有一句话叫荒年饿不死厨子。

在大家看来,厨师应该是普通人能干的最好的职业之一。 但是这句话其实也不是很对。

至少在这个年代,好多厨子都是找不到工作的。

荒年饿不死厨子,是因为当时大家以为在荒年的时候,厨师也能找到食物,所以饿不死。

也因为如此,穷苦人家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之后去做一个厨师。

民国时期,城市在扩大发展,所以厨师这个行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这些厨子在师傅面前学习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希望等自己出师以后也能和自己的师傅一样能凭借手艺去吃饭。

但是事情根本就不是这么简单。

在日军侵略之前,民国的各大城市都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有钱人家不在乎钱,请来厨师都是直接去养一个厨师班子。

但是这种阔绰的主家还是少有的,大部分的厨师在出师之后都只能去大饭店里做菜。

在和平年代,在大饭店里当厨师当然不是一件难事,好多有水平的厨师都是饭店去花大价钱去争抢的。

但是在这个年代,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

厨师多了,饭店少了。

在南京城内,巅峰时期城内有上百家各种高档饭店,每个饭店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

但是在日本人过来以后,好多饭店都转移去了西南。

他们不想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去当顺民。

还有一些留了下来,他们以为只要自己有手艺,在哪里都能活下去。

但是没想到形势变化的是这么快。

当日本人过来之后,他们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将城内的那些饭店给逼上绝路。

首先就是切断了饭店的食材来源。

在战争年代,一切物资和运力都要为战争服务,军队将所有的物资都进行了垄断,导致饭店根本就得不到什么优质的食材。

这饭店没有食材那还能做生意吗?

所以在限制物资的命令下来的一个星期之内,南京城内的饭店就倒闭了一批。

当然有一些是例外的。

这些饭店就是背后有人的饭店。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就是饭店的归属。

那些愿意支撑饭店的都是盯上了饭店的生意。

所以那些还正常开门的饭店,饭店的所有权早就已经不是饭店以前的老板了。

如此一来一大半的厨师都失业了,他们需要重新去找工作。

但是找工作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钱人都走了,饭店也关门了,现在这些厨师想要离开本地区其他地方找工作,但是又遇到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

日军在这个时候限制人口的流动,不要说去别的地方找工作了,就连走亲访友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就这样好多厨师只能去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好多厨师就盯上了火车厨师这个位置。

虽然说在火车上当厨师好像不是什么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