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对峙第聂伯河(第2页)
在喀山总参谋部原本的计划中,总攻时间定在了明年春天。
虽然冬天第聂伯河冰封是一个极佳的全面进攻机会,但喀山方面的物资储备还不够,尤其是冬天作战需要消耗的物资更是难以计数。
为避免又煮一锅夹生饭,他们干脆将总攻时间定在明年春天。可现在曼施坦因的动作让约瑟夫、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
一瞬间他们都感到有些茫然,有点儿束手无策。
前线部队反复侦察确认,甚至请求东方远征军派出喷气式飞机前往战场侦察,最后确定哈尔科夫以及哈尔科夫以西数十公里都没有敌军。
约瑟夫又组织总参谋部各级高级将领进行了一整天的紧急军事会议。
在12月13号时,第三坦克集团军和第六十九集团军等部队开始沿着公路展开追击。
第三坦克集团军等部队的任务并非是与纳粹军队激战,而是要确定敌人退到了哪里。
"如果曼施坦因真的将所有主力部队都撤到了第聂伯河西岸,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是否要借着河面冰封的机会,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开始大规模登陆?"
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看着约瑟夫同志说道。
约瑟夫的神情也有些纠结。
他将目光投向了朱可夫。
朱可夫脸颊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
实话实说,他的确钦佩于曼施坦因等第三帝国将领的军事才能,尤其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以少胜多,几乎实现了不可能的逆转,让朱可夫心中对曼施坦因微微有些犯怵。
他认真想了想后才说道:
"是否要趁势强渡第聂伯河还需要等待更多情报。"
"现在首先要确定敌人退到了哪里。"
"如果真退到了总参谋长所说的位置,我们还需要确定他们的防线修建情况、兵力情况等。"
"冬天虽然是天赐良机,可曼施坦因既然有胆量将部队全部撤退,也就说明他提前考虑到了冬日河面结冰的情况,并且有把握挡住红军部队。"
朱可夫转身面向约瑟夫,语气郑重地说道:
"请允许我跟随前线部队一起行动,我需要确定曼施坦因真正的意图。"
哈里上台之后,盟军内部的形势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尤其是北平方面。
他们似乎没有像过去那般热衷于东线和西线战场了,最近一直保持沉默。
在此局势变动的关口,约瑟夫也不希望红军部队遭遇惨败,那样的话会让他们的地位更加被动,在谈判桌上的影响力更小。
约瑟夫不指望能够取得大胜,只希望前线的将领不要犯错即可。暴风雪的天气越来越多,朱可夫顶着风雪离开了喀山。
就在朱可夫离开喀山时,第三坦克集团军已经从哈尔科夫出发,沿着公路向西推进,搜寻德军主力部队的踪迹。
第三坦克集团军所属近卫坦克59团走在所有部队前面。
近卫坦克59团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结束后才刚刚整编出来的部队,全团下辖三个坦克连,一共有32辆坦克。
兵强马壮的坦克团团长柯瓦连科少校在连续确定多个城镇都没有纳粹军队的踪迹后,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几乎是闷头直冲第聂伯河。
一路上,柯瓦连科少校非常注意收集一切可使用的物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油料和食物。
尽管纳粹进行了极为彻底的焦土政策,但在游击队帮助下,近卫坦克59团的30辆坦克还是得到了油料补充,至少支撑着他们来到了宽阔的第聂伯河岸边。
就在柯瓦连科少校的59团出现在东岸时,东岸的所有德军部队也刚好全部退到了西岸,并且他们当着这支苏军小部队的面摧毁了第聂伯河上的公路和铁路桥梁,第聂伯河彻底变成了一道天堑。
积雪已将世界彻底掩埋。
柯瓦连科少校通过望远镜无法判断河岸敌人的防守情况,他只能啐了一口,然后将所遭遇的情况上报给第三坦克集团军。
又过了数日,当朱可夫和第三坦克集团军司令员雷巴尔科中将等人抵达第聂伯河时,第聂伯河已经完全冰封了。
看着被冻得硬邦邦的河面,第三坦克集团军的将领们跃跃欲试。
朱可夫能感受到将领们渡河的欲望,他也想看一看曼施坦因的防线修建得如何,因此同意包括第59团在内的三个坦克团发起试探性进攻。
或许是知道朱可夫在试探,对岸的德军部队并没有动用全部火力,他们只是使用少量75毫米反坦克炮便阻止了两个团的进攻,甚至都没有将冰层炸塌。
朱可夫感受到了德军部队在应对红军进攻时的游刃有余,他命令各部队暂停进攻。
等到进攻的热情冷却下来后,第三坦克集团军等部队必须开始面对现实问题:
在河岸数十公里的区域内,没有房屋、没有粮食,甚至连取暖的木材都没有。
12月下旬,气温下降到零下20度。
第三坦克集团军的官兵们在承受严寒时,也终于意识到了曼施坦因焦土政策的可恶,不再叫嚷着立刻渡河。
朱可夫则看到了更多东西:除了河岸数十公里找不到木材、房屋和任何渡河器械外,他还看到一旦发动全面强渡作战,从后方的补给点到第聂伯河战场上百公里的区域,没有可用的铁路。
而公路的运力在冬天将极其有限。
这也就意味着前线部队无法得到稳定的物资供给,甚至不仅是武器弹药,连兵员的调配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曼施坦因给了朱可夫一个大大的诱饵,但朱可夫在考量全局后,还是决定放弃去咬这个诱饵。
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红军部队开始顶着凛冽的寒风、顶着铺天盖地的暴雪,向第聂伯河区域集结。
只不过他们这一次的行动速度非常缓慢,没有人催促。
需要一边走一边等待补给,痛苦、煎熬,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