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2页)

连周围几个市的高三武科考生也会在这里进行考核。

现代的武考系统已经十分完善了。

非文科考生进行文科考核,一天就能完成文科的所有科目考试。

文科考生因为还需要考几个科目,大概要两天完成科目考试。

正好和后面武科考生使用各种器械测试技艺,武学,生命力进行错开。

同时,因为技艺考核,武学考核,生命力测试都是固定的内容。

也不存在任何提前泄密的因素。

只有精准。

所以各大学校的考核顺序都不固定。

按照蓉城往年规矩,一般都是一中先考,四中次之,然后才是七中,最后则是其他学校。

王闲拿好准考证,走进这座占地数千余亩的武道研究院。

蓉城往年的武科考生有二十多万。

华阳市那边有三十多万,西南边还有一座研究所,也有二三十万。

再加几十万的文科考生,总计统考人数超过百万了。

相比于龙国其他几个省,也算是比较多的。

武道研究所远离市区喧嚣,乘坐地铁专线可达。

所以,一般考试这几天,蓉城的地铁都会特供给考生,运送各大高校的学生前往武道研究院。

加上研究院地理位置特殊,偏僻,安静。

也适合考试的环境。

身着白色大衣的研究人员,站在研究院各个位置要点,为众多不太喜欢看地图的考生指路。

时而还能从这些研究人员的眼光中,看到一丝丝缅怀。

“b栋三楼七室。”

王闲按照准考证的消息,走进了一栋研究所的教室。

然后开始了一阵天的文考。

七百分的文科,对武科生惹眼,只有三个科目。

一是蓝星综合历史,二是基础科学项目,三是政治文化语言。

因为这一世王闲补得还是比较认真的,感觉答起来并不吃力。

一天考完。

“拿个65分应该轻松松。”

文科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对武科生最重要的考试了。

武科考试都是以学校为单位。

所以,一般都是各大班级集合,统一出发前往固定的考试地点。

也就是武道研究所的主大楼,武道大楼。

总计九层。

研究所的武道大楼是固定的,只有九层。

九意味着如今武道的九境。

每一层堪比十多个足球场,甚至更大。

说是楼层,王闲感觉这一层就相当于小半个高中学校了。

七中来的时候。

已经是下午了。

而上午,一中和四中都已经考完了。

“一中还是变态啊,听说这一次有人的段位技艺达到了四段。”

“贺一鸣吧?剑法技艺四段,会‘绝对掌控’,‘和极限爆发’。我表弟就是一中的,可牛了。”

“还有一个林傲,他的生命力逼近了100点,可惜了,据说就差三点就达到了武考极限。”

“不如四中的潭天泽,他的生命力98点。段位技艺也超越三段,只是没有达到四段。而且他的刀法也接近登峰造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