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风月颂》?(第2页)

暂且不去讨论,为何明朝官方修史会将“大宋天”改为“大统天”。

至少,朱元璋以“宋朝接班人”的身份起义,这一点不可否认。

朱祁钰登基之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对宋朝的感观都是极好的。

然而现在发生了巨变。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世道变了,导致人心也变了。

当今皇明,强盛无比,让民间百姓建立起深深的自豪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那么,该如何衬托皇明的强大呢?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汉人政权中,国土面积最小的宋朝,首当其冲受到舆论攻击。

光是宋朝的“崇文抑武”这项国策,打仗居然让文官或太监指挥?

就该喷!

在朱祁钰之前的所有皇帝,也是这么干的,但他们可不能喷呀。

于是,老百姓只能将怒火发泄到宋朝身上,认为是宋朝皇帝带坏了明朝贤君。

实际上,他们可就喷错了。

明朝虽然以“宋之继承者”自居,却大量沿用元朝的制度,而非宋朝。

朱祁钰对于这么舆论的变化,没有放在心上,他不做干预。随便你们怎么喷,没有关系,反正别喷明朝皇帝就行。

也不是只喷宋朝,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元朝也是被喷得很惨。

如今大明的思想之开放,前所未有。

......

朱见济和朱见澄两兄弟,在礼部和刑部分别发光发热。

一个月后,大明官方诗刊《风月颂》上架天书阁。

朱见济调用力量,收集了许多民间优秀诗词,联系上作者之后,刊登上去。

不过呢,诗词的内容大都相对平庸。

此平庸,不是指作诗水准平庸,而是指内容比较贫乏。

还是老套路,大都是借景抒情的手法。

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核心,并不是大家想看的那种。

请问,你想看一个怀才不遇的书生,来到一片竹林,然后灵感爆发写出来的诗吗?

说实话,没人想看的。

天书阁的书籍那么多,如果没点爆炸性的内容,你如何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你这本书?

以前,那是大家没得选,哪怕是糟糠,也不得不咽下去。

而现在,你还在走过去的老路,如何能适应市场?

即便《风月颂》始终摆放在书架的显眼位置,甚至,营部还接到礼部的委托,对此书大加宣传,搞出什么优惠活动,诗人交谈会等等,想要拉拉销量。

结果就是,翻不起半点波浪。

最败路人缘的是,你起了个“风月”的书名,结果里面全都是正经诗?这谁能受得了?

反观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某些真正的“风月诗”,倒是卖得挺好。

食色性也,懂得都懂。

像诗刊这种小众书籍,通常都没有预览版的。不像小说,书架上通常都会有五六本已解封的,有很多人就是拿着一本小说坐在地上追读。

你想看?那就花钱去吧。

《风月颂》属于是标题党,有部分人买了之后直呼上当。

朱见济的创业,算是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