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59章 跨世纪的重聚 杯中酒话人生

四九城的初秋,聚朋友酒楼门。三楼最大的包厢"聚义厅"里,服务生们正忙着布置圆桌,摆上最好的青花瓷餐具。

"老爷子们说了,要七副碗筷,一把都不能少。"酒楼经理叮嘱道,"韩总特别交代,今天来的可都是贵客。"

上午十点刚过,一个瘦削的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走上楼梯。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

"南师傅!您来得真早。"经理连忙迎上去搀扶。

南易摆摆手:"我自己能行。其他人都还没到?"

"您是第一位。我给您泡壶龙井?"

南易点点头,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四九城熟悉的街景,五十年过去,那些老胡同大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那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五十年前师兄弟们与师傅何大清的合影,当时最小的师弟才十几岁。

十一点左右,包厢门被推开。一个挺着啤酒肚、穿着考究西装的老者大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

"大师兄!"洪亮的声音震得包厢嗡嗡作响。

南易缓缓站起,眯起眼睛:"大可?"

"可不就是我嘛!"崔大可张开双臂,给了南易一个结实的拥抱,差点把瘦弱的大师兄勒得喘不过气。"三十多年不见了,大师兄您还是这么精神!"

南易打量着这个曾经精瘦的二师弟,如今已是脑满肠肥的富商模样,脖子上挂着粗金链子,手腕上的金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你倒是发福了。"南易笑道,"这位是?"

"哦,这是阿珍,我的...呃,生活助理。"崔大可略显尴尬地介绍,"秋楠走后,孩子们不放心我一个人。"

正说着,其他师兄弟陆续到来。老三王铁柱从东北赶来,虽然已经七十出头,但身材依然魁梧,只是右腿有些跛;老四李卫国从南方回来,穿戴讲究,一直在孩子家住;老五张建军和老六刘援朝结伴从保城来,两人皮肤黝黑,手上还有常年劳作留下的老茧;小七师弟周晓明最后到,也已经六十多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七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有的粗糙,有的细腻,却都布满了老人斑。七双眼睛互相打量着,从彼此满脸的皱纹里寻找当年的影子。

"都坐,都坐!"南易招呼大家入座,声音有些哽咽,"难得咱们七兄弟们聚得这么齐,五十年了...整整半个世纪啊..."

凉菜上齐,崔大可亲自开了一瓶他带来的三十年茅台,给每人斟满。

"第一杯,敬咱们的师傅何大清!"南易举起酒杯,手微微颤抖。

"敬师傅!"七只酒杯在空中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崔大可解开西装扣子,红光满面地说:"大师兄,您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南易抿了口酒:"退休十来年了。前几年还去徒弟开的饭店指点指点,这两年彻底闲下来了。每天公园下下棋,偶尔跟梁拉弟跳跳广场舞。"他笑了笑,"不过跳不了几分钟就气喘,老胳膊老腿不中用了。"

"梁姐身体还好?"老三王铁柱问。

"走了,去年的事。"南易眼神一暗,"肺癌。走得很快,没受什么罪。"

众人沉默片刻,崔大可赶紧岔开话题:"我在香江那边还不错,开了三家酒楼,都是何氏企业旗下的产业。大女儿嫁给了香江船王的儿子,大儿子接手了我的生意,小儿子..."他骄傲地挺起胸膛,"在师傅的安排下回内地从政,现在是粤省某县的副县长了。"

"可以啊二师兄!"老四李卫国推了推眼镜,"我家老大也是师父让进了机关,面在当科长呢。说起来,还是当年师傅让我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不然哪有今天。"

老三王铁柱拍了拍自己跛了的右腿:"我在黑龙江农场干到退休,这条腿是七九年冬天救人摔的。不过值了,救了五个知青呢!"

老五张建军和老六刘援朝相视一笑:"我们俩在一直在保城工厂食堂工作,都退休了。现在儿女们也都有出息,有当官的,有当工人的。没工作的都让师父安排进何氏食品厂了……"

最小的师弟周晓明眼圈发红:"多亏大师兄这些年照顾。我在河北开了个小饭馆,前几年拆迁,大师兄帮我走动,不但给了套大房子,还在新商业街给我弄了个好铺面。"

南易摆摆手:"都是师傅交代的。他老人家曾特意嘱咐我,要照顾好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