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52章 渔村惊现风暴 槐花雷霆手段(第2页)

这次,何雨萌没有听从何大清单独和秦淮茹驾车旅游的说法。而是给两人拔了辆豪华房车,配了3人司机兼保镖。

碍不过众儿女的请求,何大清与秦淮茹只好答应了。

3个司机兼保镖就象机器人,让去哪就去哪,平时一言不发,何大清与秦淮茹这时也感觉这种安排也不错。

房车一路前行,两人尽情欣赏着一路风景,开饭时保镖端上精心烹饪的食品,两人闲聊时还会送来凉茶,这日子过得倒是轻松,惬意。

但是何大清一直在思索着,自己与秦淮茹高龄仍如中年人,可以游山玩水,可儿女们呢?

自己还得为儿女们做些什么。

何大清坐在房车的观景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敲着膝盖。车窗外是疾驰而过的椰林,空气里飘着咸湿的海风气息,混着秦淮茹刚切好的芒果香。望着远处逐渐开阔的海平面,忽然轻轻“啧”了一声。

“咋了?”秦淮茹端着果盘走过来,把一块切好的木瓜递到他嘴边,“是不是坐久了不舒服?”

何大清张口接住,含糊道:“没,就是想起年轻时候,课本上写南海是祖国的南大门,那时候哪想得到,老了还能亲自来看看。”

房车是定制的,宽敞得很。后面三张床,供三个年轻人轮流休息。这会儿开车的是小李,前特种兵,方向盘握得稳如磐石。副驾的小王正拿着望远镜看海,时不时跟后排的小张低声说着什么。

“您看那片岛礁,”小李忽然开口,声音洪亮,“前两天刚下过雨,这会儿阳光照着,海水蓝得跟宝石似的。”

何大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确实,远处的岛礁像散落在蓝丝绒上的翡翠,有的覆盖着茂密的植被,露出点点苍翠;有的则是光秃秃的礁石,在海浪中沉默地伫立。海水一层叠着一层,近的地方是透亮的浅绿,往远了渐变成孔雀蓝,再远些,竟成了深邃的墨蓝,像是能把天空都吸进去。

“真好啊……”秦淮茹感叹着,拿起手机拍照,“回去给孙子看,告诉他这是咱们国家的海。”

何大清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摸出个小本子。那是他特意准备的,打算把沿途看到的都记下来。他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地写:“南海,水至清,岛如珠,祖国南疆,名不虚传。”

车开得慢,沿着海岸线缓缓前行。偶尔能看到渔民的小船,像叶儿似的在浪里飘。有渔民认出他们是游客,远远地挥手,秦淮茹也笑着挥手回应。

“小李,那岛叫啥名?”何大清指着远处一个较大的岛屿问。

小李看了看,说:“那是甘泉岛,您看上面那片树林,底下有淡水井,早年渔民都靠那口井过日子。”他顿了顿,补充道,“这岛自古以来就是咱们的,明清时候就有渔民在这儿住了。”

何大清点点头,在本子上又添了句:“甘泉岛,有淡水,渔民世代居之。”

中午在一处补给站停下休息。三个年轻人轮流去检查车辆,何大清和秦淮茹坐在遮阳棚下的椅子上,看着近处的沙滩。沙子是白的,细得像面粉,踩上去软软的。几个穿着岛服的孩子在沙滩上追着螃蟹跑,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你看那孩子手里的红旗,”秦淮茹指给何大清看,“小不点还举着玩呢。”

何大清望过去,果然,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手里攥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跑得跌跌撞撞,红旗在风里飘得猎猎作响。他忽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好,好啊,从小就知道这是咱家的地方。”

下午继续赶路。海面上的岛礁渐渐多了起来,有的近在咫尺,能看到岛上的灯塔;有的则远在天际,只剩个模糊的影子。小王拿着地图,给何大清介绍:“何叔,您看这儿,这一片岛礁都属于南沙群岛,咱们国家实际控制着几个,还有些……”他话没说完,看了看何大清的脸色,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何大清却摆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啥。有些岛礁,被别人占着,是吧?”

小王没吭声,算是默认了。

车里忽然安静下来。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隔着窗户传进来,闷闷的,像谁在叹气。

何大清放下本子,望着窗外那些若隐若现的岛礁。刚才还觉得像翡翠的岛,这会儿看在眼里,忽然添了几分沉重。他想起以前看新闻,说有的国家在这些岛礁上搞小动作,一会儿立块碑,一会儿建个破房子,心里就堵得慌。

“你说这些岛,”他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祖祖辈辈都是咱们的渔民在这儿打鱼、避风,怎么就成了别人嘴里的‘争议地区’?”

秦淮茹握住他的手,没说话。她知道老头子的脾气,看着温和,心里却揣着一团火,尤其是在国家这事上,半点儿不含糊。

小李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说:“何叔,您别往心里去。现在国家强大了,这些问题总会解决的。您看咱们现在能开着车在这儿走,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是啊,”何大清叹了口气,“以前穷,守不住;现在富了,强了,该是咱们的,一分一毫都不能少。”他拿起本子,翻到新的一页,写下:“岛礁虽小,寸土寸金,皆我中华领土,不容觊觎。”

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停在一处观景台。落日把海水染成了金红色,远处的岛礁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归航的渔船拖着长长的浪花,在金红色的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痕迹。

何大清站在栏杆边,迎着海风。风吹起他花白的头发,也吹起了他胸前口袋里露出的小国旗边角。秦淮茹站在他身边,给他披上件外套:“风大,别着凉。”

“你看这江山,”何大清指着眼前的一切,声音有些激动,“多好看,多气派。这辈子能亲眼见着,值了。”

“是值了。”秦淮茹应着,眼眶有些热,“等回去,跟老街坊们好好说说,让他们也知道,咱们国家的南海,有多美。”

可是四合院的老街坊们…

三个年轻人也走了过来,默默地站在他们身后。夕阳把五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祖国的土地上,和这片海、这些岛,连在了一起。

何大清最后在本子上写了句话,字写得格外用力,笔尖几乎要划破纸页:“南海万里,皆是家土,吾辈当惜之,守之。”

晚风拂过,带着海水的气息,仿佛在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