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25章 渔点桃园生活 两人m国旅行

黑龙江的晨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江面,何大清已经坐在渔点的火坑上,火苗在炉膛里跳跃,映得他布满皱纹的脸忽明忽暗。他往火里添了块干柴,火星子"噼啪"飞溅,在半空划出细碎的弧线,像极了夏夜的萤火虫。

"爷爷,今天咱们去哪儿下网?"何明远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来,身后跟着冯玥。

何大清用铁钩拨了拨火堆,火星又窜起一片。"昨儿在东湾子看到鲑鱼群了,今儿个去那儿试试。"他声音沙哑却有力,像这黑龙江水一样深沉。

三人简单吃过早饭——昨晚剩下的鱼汤泡饭,配上冯玥腌的咸菜。何明远麻利地收拾渔具,何大清则检查着那条木船。船身有些旧了,但每一块木板都被他保养得油光发亮。

"明远,把那个新织的网带上,眼儿小的那个。"何大清指了指墙角。

冯玥拿着笔记本走过来,"爷爷,昨天我们记的'三花五罗十八子'还差哪几种没打着?"

何大清眯起眼睛想了想,"'三花'齐了——鳌花、鳊花、鲫花都打着过了;'五罗'还差哲罗和法罗;'十八子'嘛..."他掰着粗糙的手指,"柳根子、船钉子、葫芦子...还差四五样。"

这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游戏。黑龙江特有的"三花五罗十八子"是渔民们熟知的珍贵鱼种,何大清想教会孙子认识所有这些鱼。

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何大清站在船头,何明远划桨,冯玥坐在中间记录。木船划破平静的江面,留下一道渐渐扩散的水痕。

"停。"何大清突然抬手,何明远立刻稳住船身。老人俯身观察水面,"就这儿,鲑鱼喜欢在这片洄水湾觅食。"

何明远熟练地把网撒开,动作比一个月前流畅多了。何大清点点头,眼中闪过欣慰。网沉入水中,他们静静地等待。

"爷爷,您看那边!"冯玥突然小声惊呼,指向不远处的水面。一条大鱼跃出水面,银白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又迅速潜入水中。

"是哲罗!"何大清眼睛一亮,"好兆头啊!"

半小时后,他们开始收网。网绳绷得紧紧的,何明远手臂上的肌肉隆起,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网一出水,银光闪闪的鱼群就在网中跳跃挣扎。

"好收成!"何大清咧嘴笑了,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网中有两条肥美的鲑鱼,几条小一点的鲫花,还有几条他们叫不上名字的杂鱼。

回程时,何大清让何明远绕到一处浅滩。"捡点蛤蜊回去,晚上炖汤。"说着已经卷起裤腿下了水。何明远和冯玥相视一笑,也跟着下了船。

中午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何大清坐在船头,看着两个年轻人在浅水里弯腰摸索,笑声在江面上回荡。

回到渔点的小屋,何明远负责清理渔获,秦淮茹、冯玥开始准备午饭,何大清则慢悠悠地走向院前那片菜地。

菜地不大,但种类繁多——几垄韭菜长得郁郁葱葱,西红柿已经开始挂果,黄瓜藤攀着架子往上爬,还有一小片辣椒和茄子。这是何大清除了打鱼外的另一项骄傲。

"爷爷,韭菜该割了吧?"何明远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他身后。

"嗯,割一茬,晚上包饺子。"何大清指着其中一垄,"从这里开始割,留两指高的茬。"

何明远蹲下身,按照爷爷教的方法收割韭菜。一个月前,他连韭菜和杂草都分不清,现在却能认出地里每一种蔬菜,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午饭后,何大清照例要小憩一会儿。何明远和冯玥轻手轻脚地收拾碗筷,然后坐在门前的木凳上休息。

"我们还在这呆多久?"冯玥突然问道,眼睛望着远处的江面。

何明远沉默了一会儿,"我还没想。我很享受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他握住冯玥的手,"你呢?想回去了?"

冯玥笑了笑,"没有,在这里,我感到有种世外桃园的感觉"

下午三点,何大清醒了。他伸了个懒腰,走到院子里,看见何明远正在修补一张旧渔网。

"手艺见长啊。"何大清走近检查孙子的工作。

何明远抬头笑了,"都是爷爷教得好。"他顿了顿,"对了,今天不是说要去看老辛吗?"

"啊,对!"何大清拍了拍脑门,"差点忘了。老辛昨儿个捎信来说逮着只野兔,让咱们过去吃。"

老辛是何大清的老朋友,在离渔点两里地的一个荒点独居。那里原来是个废弃的边防观察点,老辛承包了那里的地种黄豆,他养了几十只散养的小笨鸡,还种了些山货。

四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何明远从屋里拎出一瓶白酒——这是他们每次去看老辛的惯例。

去荒点的路是巡逻。何大清走在前面,步伐稳健,秦淮茹也不急不缓的跟在旁边。何明远和冯玥跟在后面,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花或蘑菇。

"爷爷,等一下!"冯玥突然喊道,"这有好多榛蘑!"

何大清折返回来,看了看那片隐藏在落叶下的棕色小蘑菇,"嗯,是好东西。摘点儿,晚上加菜。"

半小时后,他们到达了老辛的荒点。几间低矮的木屋围成一个院子,几十只鸡在院子里自由活动。远处,一片开垦过的土地上种着玉米和土豆。

"老何!"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老辛从屋里大步走出,"你们可算来了!兔子都炖好了!"

老辛的屋里简单却温馨,墙上挂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角落里堆着各种自制的工具。炉子上的铁锅里,兔肉炖土豆正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充满了整个屋子。

"明远,去鸡窝里捡几个新鲜鸡蛋来!"老辛吩咐道,"让你女朋友也去看看我的小笨鸡是怎么生活的。"

何明远和冯玥出去后,老辛给何大清倒了杯酒,"你这孙子不错,踏实。"

何大清抿了口酒,眼睛眯成一条缝。

正说着,外面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何大清走到窗前,"是向连长的巡逻艇。"

向延华是附近边防连的连长,三十出头,黝黑精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和两个战士下了艇,熟门熟路地走进院子。

"老何!老辛!"向延华笑着打招呼,"远远就闻到香味了,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何明远和冯玥抱着鸡蛋回来,看到向延华也很高兴。"向连长!正好,我有个事想跟您商量。"

众人围坐在老辛的大木桌旁,兔肉、炒鸡蛋、凉拌野菜,还有老辛自酿的蓝莓酒,简单却丰盛。向延华和何明远互相递着烟,聊着连队最近的事情。

"上次您说的家属工作问题,"何明远喝了口酒,"我想了个办法。冯玥认识几个做生意的朋友,咱们这儿的山货、江鱼,还有老辛叔的小笨鸡,都可以收购。连队家属可以负责收集、包装,我们负责联系销售。"

向延华眼睛一亮,"这主意不错啊!我们那儿好几个家属正愁没事做呢。"

何大清和老辛相视一笑。老人抿了口酒,看着孙子侃侃而谈的样子,眼中满是骄傲。这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如今不仅学会了打鱼种地,还想着怎么帮助这片土地上的人。

饭后,向延华邀请他们一起乘巡逻艇在江上转转。夕阳西下,江面镀上了一层金色。何大清站在艇首,江风吹拂着他花白的头发。何明远和冯玥靠在栏杆上,看着两岸的景色缓缓后退。

巡逻艇缓缓行驶,两岸的景色不断变换——茂密的森林,陡峭的悬崖,偶尔出现的沙滩。向延华指着江心一处漩涡,"那里水深,有大鱼。何大伯,改天咱们去那儿下网试试?"

一日,何大清对何明远说,你在我这呆了好长时间了,这不是你们年轻人常呆的地方。正好有事需要你和冯玥去办。你们先进一趟香江,然后再去m国。

次日,何明远、冯玥两人飞抵深圳何氏总部。董事会会议室里,红木长桌一尘不染,水晶吊灯洒下柔和的光芒。当何明远提出爷爷何大清让调拨资金的请求时,董事们甚至没有过多讨论,便迅速通过决议。文件签署的沙沙声中,100亿资金的调拨指令正式发出。

此时的香江金融市场,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抵达香江后,何明远立即联系了财政司司长曾有为。代表何家,资助百亿帮助香江政府抵抗国际炒家带来的危机。

最终,国际炒家溃败离场,香江街头,民众欢呼雀跃,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