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88002538 作品

第321章 在连队看回归 回归日的重逢(第2页)

食堂里有人开始小声啜泣。老马头用粗糙的手掌抹着眼睛,几个年轻战士挺直了腰板。

\"今天,他们终于能挺直腰板了!\"何大清突然提高了声音,\"这不是简单的领土回归,这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回归!是我们几代人奋斗的结果!\"

掌声如雷般响起。何大清摆摆手,坐回座位,感觉心脏跳得厉害。秦淮茹递给他一块手帕,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晚上十点,全连官兵和村民们聚集在会议室。那台35寸的彩色电视机是连队最贵重的财产,只有重大活动才会搬出来。

直播开始了。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长安街上灯火通明。何大清和秦淮茹坐在第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当镜头切换到香港会展中心时,秦淮茹突然抓紧了丈夫的手臂。

\"大清...那是...是不是...\"她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

何大清眯起眼睛,然后浑身一震。镜头扫过观礼嘉宾区,一个熟悉的面孔一闪而过——他们的儿子何雨梁,身边坐着儿媳田晓霞和两个孙子。紧接着,他们又看到了女儿何雨欣和女婿朱聿修和外孙、外孙女。

\"是他们...\"何大清喉咙发紧。三年没见的孩子们,竟然出现在香港回归的现场!

秦淮茹的眼泪无声地流下来。她拼命睁大眼睛,想把儿孙们的模样深深印在脑海里。大孙子好像长高了,小孙女扎着羊角辫,可爱极了...

\"淮茹,你别哭。\"坐在旁边的王秀英递过纸巾,\"香江回归,这是国家的喜事,这是高兴事啊!\"

何大清强忍泪水,挺直腰板。但内心早已翻江倒海——孩子们知道父母在看电视吗?他们是否也在思念隐居边境的双亲?三年前那个夜里,他和秦淮茹悄然离家时,只留下一封信,说要\"云游四方\"。

直播继续着,当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整个会议室爆发出欢呼声。战士们互相拥抱,老渔民们激动地拍着大腿。何大清站起来,跟着众人一起高唱国歌,声音哽咽却坚定。

仪式结束后,已是凌晨两点。但没人愿意离开,大家热烈讨论着刚才的盛况。指导员宣布每人要写一篇心得体会,战士们纷纷拿出纸笔。

秦淮茹拉着何大清走到院子里。夏夜的边境,星空格外明亮。

\"大清,我想孩子们了...\"秦淮茹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咱们打个电话吧?就听听声音...\"

何大清望着满天繁星,长长叹了口气:\"淮茹,我们当初为什么离开?\"

\"你说...要让孩子们学会独立,不再依赖你的关系和资源...\"

\"是啊,\"何大清轻声道,\"儿女们都有出息,连孙子们都崭露头角,都能独当一面,这不正是我们期望的吗?\"

秦淮茹靠在他肩上:\"可我这心里...空落落的...\"

\"明天我俩拍张咱们的合影,寄给他们。\"何大清搂住妻子,\"让他们知道,我们过得很好。\"

窗外,乌苏里江的水声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何大清轻轻吟诵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隔壁床的秦淮茹翻了个身:\"还没睡?\"

\"睡不着。\"何大清说,\"想起那个老领导的话。他说他们那代人看不到香港回归了...可他要是知道,不仅香港回来了,咱们国家还变得这么强大...\"

秦淮茹在黑暗中微笑:\"是啊,咱们这辈子,值了。\"

远处传来连队熄灯的号声。边境的夜,宁静而深沉。在这个历史性的夜晚,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如同乌苏里江的水,永远向前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