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只为退休 作品

第202章 一手的烂牌

光显话音刚落,评定间内便“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众人先是一脸惊愕,随即又迅速两极分化:

以小地侍、武士为主的小领主们无不露出欣喜之色;而以豪族、家臣为主的大领主们,则多半是忧虑与震惊…

对此,林政却是毫不意外,毕竟此次宣布的三条新政,他就是冲着扶持武士、削弱豪族去的!

第一条,将军制定为“备-足-队-番”四级、并严格制定人数配比,就是为了打破传统的私兵体系,将军事力量整合到自己手中;

而推出“本武士-众武士-郎党-同心”四级奉公,则是想利用不同的待遇、将豪族家臣们的武士吸纳为自己的直属武士;

通过这两项改革,他不但可以给武士们一个上升通道,更能迅速扩大自己的核心武力、顺带着削弱豪族家臣们的力量!

而第二条的“军役账更易”,则是林政的一石三鸟之计:

首先,在提高武士郎党们收入的同时、他也将服役期延长一倍,为后续进一步设立常备军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多花两三贯钱换取武士郎党们多打两个月仗,那可比花同样的钱、去征召一个农民足轻划算多了!

其三,军役账提高、就意味着兵员的大幅下降,对于严重依赖征召兵的豪族家臣们来说、就是妥妥的削弱了;

相比之下,林政手下一堆的直属武士、战斗力不降反升,那他对比其他豪族家臣的优势也会大大提高!

而第三条的《德政令》,则是他为武士郎党们准备的蜜枣了。

对于武士们来说,高利贷商人们的盘剥,是他们深恶欲绝、又无法摆脱的痛点;

因此,只要林政甩出《德政令》,别说改军制跟改军役账,就是让他们改朝换代、他们都敢试一试…

谁知这时,耳边却突然传来日比野清实满是忧虑的声音:

“殿下,殿下不可啊!”

“嗯?为何不可?”林政转过头来,似笑非笑的看着日比野清实。

他当然知道,作为豪族中的一员,日比野清实必然会反对此事;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瞒着日比野清实、让光显来宣读这三个政策…

“启禀殿下!”日比野清实先是偷偷望了他一眼,这才硬着头皮回道:

“这《德政令》事关天下苍生、关系着方方面面,绝不可草率颁行啊!

殿下可能不知,幕府每次颁发《德政令》、嘴上说是帮奉公人解决债务,可最终都会酿出更大的祸事来…”

然而,日比野清实话音刚落,他身后的一个小地侍便嚷嚷起来:

“话…话不能这么说!”

“下野守大人,您家大业大的,自然不愁这点事,可我等身负巨债,就等着《德政令》救命呢!”

“是啊殿下!我就等着《德政令》救命呢!”

马上又有一个武士高声附和道:“那些该死的土仓商人,追债追得我头都白了!”

“就是就是…”武士们纷纷嚷嚷起来,显然都是背负着巨额高利贷、就等着赖债的穷鬼…

眼看着气氛已经铺垫到位,林政这才摆摆手、止住众人的喧哗,笑眯眯的摇了摇头:

“大家莫急!方才光显所宣的三条新政仅为草案,本家意在集思广益,绝非乾纲独断!

推行与否,又如何推行,又有哪些细则条款,尚需诸君畅所欲言,共同参详!”

不等其他人开口,他便大手一挥:

“今日只是先跟大家通个气,接下来几天、还请大家继续留在稻叶山城,共同商讨此事;

三日之后,我们再召开新的评定大会,届时本殿自会斟酌采纳,定下最终善法!”

然而,林政这番话出来,

“什么?”

“还只是草案?还要讨论三天?”

“呼!幸好还要讨论三天呢!要我说,这三个新政都不该推行…”

“谁说的?这军役账要是从5贯涨到10贯、郎党也从3贯涨到5贯,那我们可是省心多了!”

“谁说不是呢?我15贯的军役账,以前至少得出动5人,现在只需要出动2个人,口粮都省了不少呢…”

“好了好了!”眼看众人议论纷纷,照这么下去、聊个三天三夜都有可能,林政连忙开口打断他们:

“咱们还是分开讨论吧!知行地少于200贯的家臣武士,你们跟下野守大人去前院那边商讨吧;

光显,你跟牛若、松寿丸也跟着下野守大人去前院吧,听一听、学习一点知识也是好的;

长丸、夕庵大人、宣高大人,你们三位留下,另外、知行地超过200贯的家臣武士也都留下。”

之所以选择200贯作为“分流”的界限,林政也是有讲究的。

当下美浓的年贡都是按3:3:4分配的,即领主拿30%、武士拿30%,农民拿剩下40%;

这样一来,知行地200贯,武士就对应的分到60贯的钱,同时也领到60贯的军役账;

按原来的军役账算,武士5贯、郎党3贯、足轻2贯,60贯军役账对应的、就是多达2、30人的兵力;

虽然这也不多,但在这个80%的战斗还是村战规模的年代,还是勉强入得了林政的“法眼”的…

很快,便有一大半的武士、小地侍们跟着日比野清实先行离开,原本热热闹闹的评定室,此时只剩下二三十人的规模。

然而,人少了,可气氛却比之前更压抑了,毕竟除了长丸之外、留下来的其他人都是反对新政的豪族家臣…

望着噤若寒蝉、却明显带着抗拒神态的众人,林政自然知道、还得先让他们放下戒心才行;

因此,他也没有急着继续讨论新政之事,反而如闲聊家常一般、笑呵呵的搭讪起来:

“本殿知道,在座诸位皆是美浓栋梁,只是因缘际会、始终未能与诸位一一深识;

今日难得与诸君共聚一堂,各位不妨自报家门,也让本家与同僚之间,增进了解?”

说着,他便随意指了一人,“便从…这位大人开始吧。”

这看似随意的提问,实则是他打破众人默契、从而寻求逐一突破的攻心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