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薇 作品

第 61章 长安的东林人(第2页)

  “老爷喜欢这个孩子?”

  高知府笑了笑:

  “谈不上喜欢和不喜欢,我们读书人中出来这么一个天才,当然要关照一下。

  他这么个小肚鸡肠的性子可不行,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我这么做是在帮他呢,以免木秀于林……”

  “老爷说他是天才?”

  “不是天才是什么?读书好才是天才么?

  问题这小子读书不错,他的行卷我看了,最可贵的是这小子懂人心,这才是天才!”

  “老奴不懂!”

  “你自然不懂,真正的天才是能在二十岁之前就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天才。

  否则就是大器晚成。”

  高知府自嘲的笑了笑:“大器晚成是天才没错。

  可那是晚成的天才,已经碌碌无为了半辈子,面对诸事,有心无力啊!”

  “老爷这么做会不会让这孩子怨恨上?”

  “怨恨?我这是为了他好!

  见过训驴么,见过让牛儿耕地么,见过训鹰么,它们敢对主人丝毫不敬么?”

  “老爷大智慧!”

  “哈哈,我哪有什么智慧,这小子见了我面不跪那就是倔驴,我要把他训出来,好为这大明耕地!”

  耕不耕地不知道,余令此时想的是如何破这个局。

  沮丧,余令现在一定不沮丧。

  人就是会面对各种各样困难的,来长安扯虎皮拉大旗走的太顺了。

  现在有个困难算什么,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

  有困难就上。

  高知府回来了,余家的客人突然就少了。

  先前的那些员外也不上门了,他们又恢复了高高在上的样子。

  背着手走在池塘边,走在河边的柳树荫下。

  知府回来了,他们的天也回来了,今年长安的税收需要他们领头打样呢。

  余令知道这群人在做什么打算。

  余令也笑着放出了话来,没干活的人想用水没门,敢出手自己就敢掘河提,把水全放了。

  那大家都别用。

  谢大牙、修允恪出动了,带着不齐全的下属巡视着乡里。

  当天夜里就抓到了二十多个半夜偷偷摸摸来偷水浇地的。

  对待这群人余令处理的手段很简单,全部抓起来让他们去干活。

  不干活也行,拿钱赎人。

  高知府又来了,不知道是来看望余令,还是听说了这件事。

  他望着余令笑道:“余总旗对本官不满?”

  余令赶紧道:“不敢,知府是父母官,小子天大胆也不敢知府大人有丝毫不敬。”

  “那我家里的地明日就麻烦余总旗了!”

  “这是小子的荣幸!”

  高知府得意的笑道:

  “余总旗是个读书人,也是知农的,明日会把大家都聚集起来,一起学习!”

  余令笑道,忽然道:

  “大人,麦子灌浆不但需要浇水,还需要施肥,要不这活我也一起干了吧,小子可以挑粪。”

  高知府闻言愣住了,他发现余令好像不在乎丢面子。

  余令当然不怕丢面子,因为面子从来都是自己给的。

  高知府找人来看自己干活不就是想让自己丢面子么?

  那自己就使劲干,让所有人都好好看。

  “甚好!”

  “那下官明日一大早就过去!”

  “你一个人!”

  “对,我一个人!”

  望着高知府离开,余令笑了,淡淡道:

  “如意,辛苦你跑一趟去告诉苦大师,从今日起大雁塔和大慈恩寺所有的修缮工作暂停!”

  “大师问话我怎么回?”

  “就回我觉得账目有问题,要查账。”

  “好!”

  大雁塔的修缮工作在一个时辰之后就停了,所有人全部都要回家。

  至于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开始,也没有一个准信。

  在修缮工作停摆之后,沈毅骑着马直接就从龙首原冲到了余家。

  大慈恩寺这东西是他的命根子,万岁爷已经知道了,修缮得好不好,关系到他能不能成为十二监掌印的功勋。

  “余令,我直说了吧,你是因为我才让高知府不喜的,后悔么?”

  余令笑道:“为什么要后悔,我的兄长就在宫里,难道让我不认他?”

  沈毅笑了笑:“对待高知府这样的酸儒没有什么好法子,听我的,你明日去卫所!”

  “能行?”

  “能行,知府最渴望的就是如宋朝那般手握兵权,可惜他们没有,你去了那里他奈何不了你!”

  “不能躲一辈子,我老爹在,我妹妹也在。”

  南宫点了点头,望着余令道:“那你要如何?”

  “卫所的人听他的么?”

  南宫嗤笑道:“他倒是想卫所的人听他的!”

  余令忽然笑了:“那就好,他杀不了我,那我就不担心了。”

  南宫好奇道:“你小子要做什么?”

  “给他家的土地浇粪,给他家干农活啊,他只让我干活,又没规定我把活做成什么样子,万一麦子全死了呢?”

  南宫突然指着余令大笑:

  “你这小子真狠啊,如此,我就助你一臂之力,我回去写信就告诉老祖宗,长安知府把官员当奴使。”

  “我是证人!”

  望着南宫骑马离开,余令喃喃道:

  “高知府,弄我可以,你要弄我爹,那我就要弄你全家了!”

  长安的天黑了,余家的赵不器和如意拎着刀,背着包裹离开了,径直朝着南山走去。

  南山还有人,都是一群可怜人,余令准备养这些可怜人。

  今后山里人吃的盐,由余家来提供。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