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元旦和烟火!阳历年的一顿大餐!
四九城的冬天,尤其是夜里。
温度能低到零下十几度。
陈宇凡将冷冽的空气吸入口中,带着一股清醒的凉意。
他在饭局上喝了些酒,略微有些发热的头脑,顿时清醒了不少。
陈宇凡迈步走进了熟悉的四合院。
院子里黑漆漆的,只有各家窗户里透出些许微弱的灯光。
陈宇凡放轻了脚步,穿过中院,回到自家的屋檐下。
手刚放到门上,门就从里面被轻轻拉开了。
娄晓娥正站在门内,身上还穿着一件她自己学着织的白色毛衣。
“回来啦?”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关切。
显然,她一直在等陈宇凡回家。
“嗯,回来了。”陈宇凡应着,脸上不自觉地就带出了笑意。
走进屋里,顿时就热乎了起来。
北方家中烧的都有火墙和火炕,在屋子里是非常温暖的。
屋里的灯光下,朵朵正趴在桌子上,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手里还抓着一本翻开的小人书,显然是等着等着就快睡着了。
听到开门声和陈宇凡的声音,小丫头一个激灵,立刻抬起了头,揉着惺忪的睡眼,脆生生地喊了一声:“哥哥!”
“哎,哥回来了。”
陈宇凡走过去,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
娄晓娥给他倒上一杯早就晾好的温开水,递到他手里,这才开口问道:“怎么样了今天?都还顺利吧?”
她问得平静,但那双关切的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看着陈宇凡,暴露了她等了一整天的紧张。
陈宇凡喝了一大口温水,暖意顺着喉咙流进胃里,浑身都舒坦了。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卖了个关子。
“你猜猜,今天下午实操考核,坐在那儿当主考官的是谁?”
“主考官?”
娄晓娥的眼睛瞪大,她语气里充满了不敢置信的猜测道。
“不会是......黄老吧?”
“答对了。”陈宇凡笑着打了个响指,“不仅有黄老,还有吕工。今天考场上,熟人还真不少呢。”
“那......那没出什么岔子吧?黄老的要求,可是出了名的高。”
娄晓娥有些担心的问道。
她知道自己男人的水平,但她更知道,黄老在技术问题上,是何等的严苛,容不得半点瑕疵。
哪怕陈宇凡是黄老的学生,也不会因此而放低任何标准。
看着她紧张的样子,陈宇凡心里一暖。
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娄晓娥的手背,安抚道:“放心吧,对你男人还没信心吗?”
“那倒是。”娄晓娥听他这么说,心立刻就放回了肚子里。
她了解陈宇凡,他从来不是个说大话的人。
既然他说没事,那就一定是真的没事了。
“虽然考核结果要等几天,工业部的正式文件下来才能算数。”
陈宇凡顿了顿,用一种平静而笃定的语气说道。
“但通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太好了!”
娄晓娥的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六级工程师!
这在整个四九城的工业系统里,都算得上是真正的高级人才,是无数工程师奋斗一生的目标!
“咱们得好好庆祝庆祝!”她高兴地说道。
“正好,再过两个多小时,就是1963年的元旦了,咱们这算是双喜临门!”
“元旦?”
一旁已经彻底清醒的朵朵好奇地问:“嫂嫂,元旦是什么呀?”
娄晓娥笑着解释道:“元旦,就是过阳历的年。就像咱们过春节一样,也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过没那么隆重。”
陈宇凡在一旁补充道:“咱们四九城的人,其实不大爱说‘元旦’这个词。因为这个‘旦’字,听着像鸡蛋的‘蛋’,有些老人觉得不吉利,所以都习惯叫‘阳历年’。”
这虽然不像过春节那么隆重,但既然是法定假日,自然也要庆祝一番。
为了这个“双喜临门”,陈宇凡早就做了准备。
他笑着对娄晓娥说:“前两天让你去供销社买的东西,拿出来吧。”
娄晓娥眼睛一亮,转身从柜子里,拿出来一小捆用红纸包着的东西。
是小呲花。
一根根细细的铁丝,外面裹着一层灰黑色的火药,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是孩子们难得的宝贝。
朵朵一看到,眼睛立刻就亮了。
她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跑到陈宇凡身边。
“哥哥!放呲花!放呲花!”
“走,穿上衣服,咱们去后院。”
陈宇凡笑着揉了揉朵朵的头发,小丫头立刻听话地跑去穿上了厚厚的小棉袄。
娄晓娥也披上外衣,三人一起走到了后院的空地上。
冬夜的后院,格外的安静。
只有远处胡同里,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陈宇凡从兜里掏出火柴。
“唰”的一声划着,点燃了一根呲花的顶端。
呲——
一捧金色的火星,瞬间从细细的铁丝上迸发出来,在漆黑的夜幕中,划出一道绚烂的光弧。
“哇!”
朵朵发出一声惊喜的赞叹,小心翼翼的从陈宇凡手里接过呲花,在空地上兴奋地跑跳着、挥舞着。
跳跃的火花像无数颗金色的星星,在空中飞舞。
朵朵的小脸蛋冻的通红,但脸上兴奋的神色却丝毫不少,玩的格外开心。
呲花燃烧的时间很短,一根很快就燃尽了。
陈宇凡便再点上一根。
一根接着一根。
后院里,充满了朵朵清脆的笑声和呲花燃烧时那特有的“呲呲”声。
夜色中的烟火,煞是好看。
三个人,玩得不亦乐乎。
这一刻,没有工程师的考核,也没有工厂里的烦心事。
四合院中的禽兽们也都睡去了,也没有街坊邻里鸡毛蒜皮的矛盾。
此刻,在陈宇凡的世界里,只有家的温暖,和这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
一夜好眠。
第二天,陈宇凡是被院子里的嘈杂声和窗户缝里透进来的亮光唤醒的。
他睁开眼,看了一眼屋里的钟表,已经快上午九点了。
不需要上班的日子。
身体和精神都感到一种久违的松弛。
院子里,确实比平日里要热闹得多。
各家各户的大人和孩子,似乎都起了个大早。
有扫院子的,有擦玻璃的,还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笑声,此起彼伏。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喜悦的神色。
1963年的第一天,意义非凡。
持续了三年的困难时期,总算是过去了。
对于每一个从那段日子里熬过来的人来说,崭新的一年,就代表着崭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