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凛冬将至!考核来临!
时间这东西,快的让人抓不住。
尤其是年纪上来之后。
小时候,还觉得一天很长、一个月很长、一年很长。
但长大之后,时间流逝的速度就仿佛变快了。
恍惚之间,一年时间就已经过去,只让人觉得猝不及防。
就比如现在的四九城,好像是眨了个眼的工夫,枝头的最后一片黄叶就已经飘落,日历也翻到了十二月末。
四九城的冬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经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从刚到十二月开始,气温就降到了零度以下。
晚上甚至还会更低。
没有经历过这种气温的南方人,根本无法体会到,这是真的会冻死人的那种寒冬。
几场大雪接连着下下来,整个四九城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棉被。
屋顶上、光秃秃的树枝上、胡同的青砖地面上......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正所谓银装素裹,说的便是这般景象。
胡同里头,也跟往日大不相同。
大人们都裹上了家里最厚实的棉袄棉裤,头上戴着能把耳朵都捂严实的棉帽子。
讲究点的、家里条件好些的,还在耳朵上戴个毛茸茸的大耳套。
从嘴里呼出的气,一团一团的都带着浓浓的白雾。
男人们都推着独轮车,从煤铺里往家里运蜂窝煤。
煤炭是凭票供应的。
每户每月100-150斤。
如果有不够用的,那就要找别人家借,或者是自己去弄木柴。
整个胡同里,时常能听到铁轮子碾过积雪和冰碴子的咯吱声。
女人们也没闲着,趁着雪停的当口,就赶紧把自家腌好的大白菜、大萝卜从缸里捞出来,在院子里搭个架子晾晒,准备着冬天里难得的菜蔬。
院子里的大人们,都在屋里屋外的忙活。
手脚冻得通红,也顾不上。
不过......要说这冬天里最高兴的,那还得是孩子们。
孩子往往喜欢冬天。
大雪一停,胡同里、院子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下。
三五成群地凑在一块儿,也不管认不认识,抓起地上的雪团子就开始打雪仗。
不过,屋外虽然寒冷,四处是冰天雪地,寒风呼啸.......
但四九城的家家户户,屋子里都盘了火炕。
对于火炕,南方人比较陌生。
其实就是用砖坯、土坯砌成的中空台子。
炕的一头连着家里的炉灶,另一头通着烟囱。
白天烧火做饭的时候,那炉灶里的热气,就顺着炕里头的烟道走一圈,最后从烟囱排出去。
所以,整个炕面都被烘得热乎乎的。
到了晚上睡觉前,再特意在灶坑里添上些柴火或者煤球,让它慢慢的烧,这热乎劲儿就能持续一整个晚上。
一家老小,晚上都睡在这热乎乎的火炕上。
铺上厚厚的棉褥子,盖上几层棉被......
哪怕窗外北风刮得呜呜作响,屋里头也依然温暖如春。
可以说,这火炕就是北方人家冬天里最温暖的港湾,也是一家人活动的主要场所。
当然,这火炕只是普通人家最常见的取暖法子。
要是条件再好一些的人家,比如像陈宇凡家这样,上次重新装修的时候,就特意在正房和东西厢房里,砌了一堵火墙。
火墙,顾名思义,就是一面能发热的墙壁。
通常是砌在屋子中间,作为隔断墙,或者是靠着外墙内侧再砌一层中空的墙体。
墙体里面同样设计有弯曲的烟道,跟炉灶相连。
炉子一生火,热烟在进入烟囱之前,先在火墙里头的烟道中,循环流动上几圈,整面墙就热乎起来了。
砖砌的墙体,本身蓄热能力就好。
热量会缓缓地、均匀的向整个屋子辐射开来,整个屋子的温度都提上来,而且是温和的、不干燥的暖和。
人待在有火墙的屋子里,只要穿件单薄的棉衣就足够了,活动起来舒坦自在。
所以,别看北方的冬天是雪花飘飘,寒风刺骨,冻得人直哆嗦。
但只要一推开屋门,迈进屋里。
迎面扑来的暖意,就能瞬间把人彻底包裹住。
有火炕的暖着身子骨,围着热乎乎的炉子,喝上一碗刚熬好的棒子面粥,或者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