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天地运行 卦序玄机(第2页)
小普发现,每个变卦都对应着不同的时运变化。
例如乾卦九二爻"见龙在田",若变爻为阴,则成天火同人卦,象征从潜龙勿用转向广结善缘。
这种变化让他想起师父常说的"契机"——
修行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卦辞与爻辞,是易经的灵魂。"
伏羲翻开《连山易》,鼎阵中浮现出对应的卦辞解析,
"乾卦'元亨利贞',是天的四种德行;坤卦'利牝马之贞',强调柔顺守正。"
他指向屯卦的鼎身,
"屯卦'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警示初创时期需积蓄力量,不可轻举妄动。"
小普注意到,每个卦辞都包含着辩证的智慧。
例如讼卦"终凶",却又"利见大人",暗示争讼虽危险,但在贤明之人的裁决下仍可化解。
这种矛盾统一的思维方式,与自己所修佛法中的"不二法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此刻他已能纯粹从易经的角度去理解。
当伏羲讲解到否卦时,鼎阵中突然阴云密布。
否卦的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在鼎身上闪烁,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则化作一片茅草随风摇曳。
"否卦象征闭塞不通,但初六爻'贞吉'提示我们,在困境中保持柔顺反而能化险为夷。"
伏羲挥手驱散阴云,露出否卦九五爻的"休否,大人吉",
"当否极泰来之时,更要保持警惕,如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小普尝试用易经的思维分析自身修行。
他发现,自己在参悟易经时的状态,正对应着渐卦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循序渐进,每一步都扎实稳健。
而偶尔的困惑,则如蹇卦的"往蹇来誉",虽遇险阻,但坚持下去终有收获。
随着推演深入,小普对卦序的理解愈发深刻。
他发现,六十四卦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模拟,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映射。例如师卦象征军队,强调"丈人吉";比卦象征亲附,主张"建万国,亲诸侯"。这些卦象背后,蕴含着治理国家、协调人际关系的智慧。
当晨曦穿透神识时,小普发现自己已回到藏经阁,手中的《伏羲氏易经》自动翻到"序卦传":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他意识到,这一晚的推演不仅让他掌握了卦序的规律,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将易经的智慧应用于实际。
此刻,小普的左眼中隐约浮现出卦序的轨迹,右眼则闪烁着蓍草推演的光影。他知道,易经的学习远未结束。
接下来,他将深入研究卦变的具体应用,探索如何通过爻变预测未来、指导修行。而伏羲氏留下的鼎阵虚影,将成为他继续前行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