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金刚经透露的秘密
“须菩提,要是有人,以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又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话,实践此经,甚至只用四句偈语来实践、读诵,为他人演说,他的福德胜过七宝布施。应如何为他人演说呢?就是要不取着于相,安住于如如不动的境界。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切可以证取,可以说明的都是有为法,而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这样的观照。” 释迦牟尼佛到此说完了这部《金刚经》,长老须菩提、比丘、比丘尼和所有的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世上所有的天人、阿修罗,听罢此经,全都非常高兴,并且从此信仰、受持、遵守、修行这部经。
小普通过研读《金刚经》,逐渐领悟到其所述的修行境界深邃而独特。
在《金刚经》的指引下,小普明白修行需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 。这意味着要超越对自我个体的执着认知,不被自我的身份、形象、感受等束缚;同时,也不将他人视为与自己对立的存在,消除人我之间的分别与隔阂;对于众生,不产生偏见和分别心,平等看待一切生命;更不执着于寿命长短和世间的一切概念。
修行者需证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小普意识到,世间万物呈现的表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镜花水月,不能被其迷惑。当能看清这一点,便不会被外在的物质、名利、情感等虚幻事物所左右,内心保持平静与清醒。
《金刚经》强调不住于相的修行。小普明白,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行善、持戒还是禅定,都不应执着于这些行为所带来的功德、果报之相。比如布施时,若执着于自己是布施者、接受者以及布施的行为和结果,就落入了相的范畴,无法真正获得修行的益处。只有不执着于相,才能真正契入佛法的智慧。
修行功法
《金刚觉照功》
功法理念:以《金刚经》智慧为根本,通过内观、觉照,破除内心的执着与妄念,证得无上智慧。
功法步骤:
一:净心启觉!净心启觉乃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深入探索自我、唤醒内在智慧与宁静力量的修炼法门。每日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房间里的时候,便是实践这一法门的最佳时刻。
寻一处静谧之所,可以是清幽的花园角落、宁静的山林溪边,亦或是自家那温馨而又安宁的书房。在此处,双腿缓缓地盘起,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般优雅而自在;双手则轻轻地放置于膝盖之上,掌心朝上,仿佛正承接天地间的灵气与祝福。
双目轻轻合上,世界顿时变得黑暗且寂静,但心灵却开始逐渐苏醒过来。深深地吸一口气,让清新的空气充盈整个胸腔,感受着氧气滋养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再慢慢地呼出,将体内的浊气与疲惫一同释放出去。如此反复三次,每一次的呼吸都愈发深沉和悠长,就像是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随着呼吸渐渐平稳下来,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汇聚到呼吸之上,专注地去感受气息进出鼻腔时所带来的细微变化。此时,脑海中的杂念如潮水般退去,外界的喧嚣也被远远地隔绝开来。渐渐地,心中只剩下一片空灵与纯净。
接下来,开始观想自己的身躯化为了澄澈无比的虚空,没有丝毫的杂质与尘埃。这片虚空广袤无垠,无边无际,它包容一切却又不被任何事物所沾染。在这片虚空中,内心的觉照之光悄然绽放,犹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一般熠熠生辉。它照亮了隐藏在心底深处的那些未曾被察觉的角落,让所有的情绪、欲望以及执念无所遁形。
就这样静静地沉浸在这种状态之中,让内心的觉照引领着自己不断前行,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与奥秘……
二,无相观想:静静地闭上双眼,在心中默默地吟诵起那熟悉而又深奥的《金刚经》中的语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心间回荡。
随着经文的流淌,缓缓地睁开眼睛,开始仔细地观想着周围的事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眼前那一片葱郁的树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然而,就在凝视着这些光影的时候,试着将它们想象成虚幻的存在,就像是一幅随时会被风吹散的画卷。那些原本清晰可见的树木轮廓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接着,把目光移向了自己的身体。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手指与掌心之间的触感,但同时也告诉自己这具身躯同样不过是虚幻的表象。渐渐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好像也失去了实质感,变成了一团若有若无的云雾,随时可能飘散无踪。
继续深入观想,脑海中的世界越来越朦胧。意识到无论是眼前所见的美景还是自身的躯体,其实都并非真实不变的存在。这一切只不过是由无数因缘相互交织而成的暂时现象,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一般,虽然绚烂却转瞬即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这种领悟愈发深刻时,对于外在形相的执着也随之慢慢瓦解。不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能够以一颗更为清明和超脱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因为,所谓的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之后,只有放下对虚假相状的执念,才能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 三,破执冥思: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欲望以及执着萦绕心头。就拿对于名利的狂热追逐来说吧,人们常常会为了那所谓的功成名就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与快乐。又或者是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里苦苦挣扎,纠结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总是想要迎合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仔细地审视一下这些执着背后所潜藏的根源,或许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其实,很多时候,之所以会如此执着,正是因为错误地认为自我和外界存在着某种固定不变的形态。这种错误的认知使得过分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从而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幸运的是,《金刚经》给了一把开启心灵智慧之门的钥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意味着需要摒弃那种将自我和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作是孤立且永恒不变的观念。当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便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世间万物。
每当那些执着的念头再次浮现出来时,便可以借助这股来自内心深处的智慧之光,将它们一一驱散。就好像黑暗遇到光明便会自动消散一样,内心也会因此而逐渐回归平静。不再被外在的诱惑和干扰所左右,而是能够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