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新壶 作品

第36章 查漏补缺(第2页)

为了应付突发的情况,主考官宁可每年名额不用满,也会提前留一、两个活动名额,这种深谋远虑果然没有错,这次李乐就用上了。

把照顾人员的试卷挑出来,是查漏补缺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现场的监考官对这些试卷进行一次预先的批改,判断此人是否有真才实学,如果完全是一傻子,或者思想极为反动,自然这照顾名额就此作废,搞不好推荐者还要负点连带责任。

从这点来看,大家倒还是挺忠心为国的,不单纯只是出于人情而照顾。

如果多少有点才学,但是试卷评分达不到录取标准时,这时候现场监考官的事情就来了,文科的负责文科、工科的负责工科,对这些试卷进行二次修补,说白了就是老师亲自动手在试卷上写答案,以确保最后此人的分数足够被录取。

其实,最后阅卷时,也差不多就是监考的官员们,所以,经过这么一操作,基本上被照顾的人员可以按照预想的成绩顺利上榜。

这也是文卓君对李乐参加考试这么开心的原因,只要她亲自送李乐进场,这录取基本就是跑不掉的了。

在牛宗闵院长的亲自主导下,监考官们正满头大汗的忙着查漏补缺。

看了看手里的名单,牛院长很威严的念出下一个人员:“方若兰,方若兰,这位考生的成绩怎么样?”

负责文科的监考官叫孟雎,是牛宗闵的得意门生,此时正摇着头看着李乐的试卷,抬起头来有点无奈的说:“老师,这位方若兰,唉,怎么说呢,理论部分倒还马马虎虎,但是经史的考据方面,简直惨不忍睹啊,也不知道此人是怎么读的书。”

牛宗闵脸上一抽,此人关系着自己女儿能否去跟鲁侯学习,能挽救还是得尽量挽救一下。拍拍桌子问道:“你看此人文科能给多少分?”

孟雎掂量了一下:“三分?”

每一科的总分是十分,一般要录取的话,平均每门至少得六分,这个分离录取就有点远了。

牛宗闵恼怒的说:“我是说补缺以后的分。”

孟雎点点头:“我就是说补缺以后的分。”

经论部分是五分,李乐题都写满了,没办法去补,按照他那番奇谈怪论给2.5分也就很宽容了,经史部分,几乎就是零分,补个0.5分已经是孟雎能容忍的极限。

牛宗闵叹息一声,孟雎的原则性一向很强,不能强求,看来自己还是要拉下面子亲自找鲁侯那糟老头子求情了。

此时,负责工科的孔维猛的一拍桌子,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有点郁闷的牛宗闵没好气的看向她:“激动啥,最多也不就是给个零分吗,以前又不是没有过。”

工科对这帮读书人来说难度大得很,每年都有不少拿零分的。好在孔维是工部的人,不属于牛宗闵管,要是换成孟雎这样大惊小怪,牛院长早就一巴掌扇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