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703章 窦建德从农夫到"夏王"的血色传奇与悲壮谢幕

大业七年的漳南县,暴雨冲垮了窦家最后的土坯房。窦建德跪在泥泞里,攥着母亲冰冷的手号啕大哭。三天前,官府刚抓走了他的兄长充作民夫,如今母亲又饿死在破草席上。望着远处官道上押解民夫的隋军,这个28岁的农夫咬碎钢牙,在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谁能想到,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日后竟能成为让隋炀帝夜不能寐的"河北王"?窦建德年轻时就因侠义闻名乡里,谁家遭了灾,他二话不说就扛着粮食去帮忙。有次邻居家耕牛被盗,他变卖自己家当赔了一头新牛。这样的好名声,成了他日后举事的最大资本。

隋末暴政下,民不聊生。窦建德看着乡亲们被逼得卖儿鬻女,终于忍无可忍。大业十三年,他带着两百多个兄弟在高鸡泊揭竿而起。起初,这支农民军不过是打家劫舍的小团伙,但窦建德定下铁律:"不许抢百姓一针一线,专劫贪官污吏!"渐渐地,附近的流民、逃兵纷纷来投,队伍很快壮大到上万人。

最传奇的当属河间之战。大业十四年,涿郡通守郭绚率领万余隋军来剿匪。窦建德派人假意投降,骗得郭绚放松警惕。深夜,他亲率两千精锐突袭隋军大营。月光下,窦建德挥舞着大刀,左冲右杀,隋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这一战,他不仅歼灭隋军主力,还缴获了无数粮草军械,彻底打响了名号。

随着势力壮大,窦建德的格局也在改变。他不再满足于当山大王,开始学着治理一方。占领冀州后,他设立郡县,推行轻徭薄赋;开设学堂,聘请饱学之士授课;甚至还创办了"义仓",专门救济受灾百姓。河北百姓编了歌谣传唱:"窦大王,好心肠,救我等,出火坑!"

武德元年,李渊在长安称帝,王世充在洛阳称雄,窦建德也在乐寿城自称"夏王",年号五凤。他的大夏政权,与李唐、王世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时的窦建德,已经从一个草根逆袭成了真正的乱世雄主。但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也让他陷入了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