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殷开山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隋末的太原城,寒风卷着雪粒打在殷开山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他裹紧破旧的棉袄,怀里揣着刚写完的文章,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书院走去。作为一个出身不算显赫的书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靠学问谋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谁能想到,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日后竟会成为大唐开国的铁血战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开山自幼饱读诗书,文章写得那叫一个漂亮,在当地颇有名气。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顺利踏入官场,成了一名小小的县尉。本以为就此能平步青云,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当时的隋朝官场腐败透顶,像他这样不懂阿谀奉承、只会埋头做事的人,根本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几年过去,同期的人有的早已飞黄腾达,他却还在原地打转。
就在殷开山心灰意冷之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渊在太原起兵,打着推翻隋朝、拯救苍生的旗号。殷开山听闻后,心中一动。他仔细分析局势,觉得李渊气度不凡,麾下人才济济,说不定真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他毅然辞去官职,投奔到李渊麾下。
刚开始,李渊并没有特别看重这个书生。在李渊看来,行军打仗靠的是勇猛的武将,舞文弄墨的书生能起什么作用?殷开山也不气馁,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军中事务。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着出谋划策,整理文书,把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渐渐地,李渊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对他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霍邑之战,是殷开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李渊的军队准备攻打霍邑,但守将宋老生严防死守,再加上连日大雨,粮草运输困难,军心开始动摇。李渊甚至有了撤军的想法。殷开山得知后,心急如焚,他赶忙找到李渊,慷慨陈词:“主公,如今大军已出,怎能因这点困难就轻易放弃?宋老生有勇无谋,我们只要略施小计,定能破城!”
在殷开山的极力劝说下,李渊终于下定决心继续进攻。殷开山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霍邑城外的山谷中。他让士兵们擂鼓呐喊,制造大军进攻的假象。宋老生果然中计,以为李渊的主力部队发起了总攻,匆忙率军出城迎战。等宋老生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殷开山一声令下,伏兵四起。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隋军。殷开山挥舞着长剑,身先士卒,带领士兵们冲入敌阵。他虽然是书生出身,但此刻却勇猛无比,杀得隋军丢盔弃甲。最终,李渊的军队大获全胜,拿下了霍邑。
经此一战,殷开山名声大噪,成了李渊麾下的得力干将。此后,他跟随李渊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在攻打长安的战役中,他更是冲锋在前,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长安城破后,李渊称帝,建立大唐。殷开山因功被封为公爵,成了位极人臣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