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678章 李道宗跌宕起伏的血色传奇与千古争议
贞观二十二年的流放途中,李道宗望着马车外漫天黄沙,粗糙的镣铐磨破了他的手腕。这个曾经与李靖并肩作战、横扫四方的大唐郡王,此刻却沦为被世人唾弃的"奸佞"。谁能想到,这个出身皇族却自幼饱受冷眼的少年,用半生戎马为大唐开疆拓土,最终竟在权力的漩涡中,落得个客死异乡的悲凉结局? 故事要从武德初年的长安城说起。作为李渊的堂侄,李道宗虽顶着皇族的头衔,却因母亲出身低微,在宗室中受尽白眼。兄弟们骑马斗鸡时,他只能躲在角落里研读兵书;祭祖大典上,连站的位置都被安排在最边缘。十岁那年,他攥着被撕碎的《孙子兵法》,对着祖父的画像发誓:"总有一天,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李道宗这个名字,比任何人都响亮!"
机会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十八岁那年,他主动请缨跟随李世民征讨刘武周。柏壁之战中,唐军被宋金刚的骑兵打得节节败退。李道宗单枪匹马冲入敌阵,一枪挑翻敌军先锋,大喊:"大唐儿郎,随我杀!"这一声怒吼,瞬间点燃了唐军士气。战后,李世民拍着他的肩膀惊叹:"想不到我这堂弟,竟是员虎将!"
真正让李道宗扬名立万的,是与薛延陀的决战。贞观三年,薛延陀可汗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扬言要踏平长安。李道宗临危受命,带着五万唐军迎敌。他没有正面硬拼,而是趁着夜色,亲率三千精锐绕道敌后,火烧敌军粮草大营。火光冲天中,他挥舞着马槊大喊:"降者免死!"薛延陀军顿时大乱,二十万大军一夕崩溃。捷报传回长安,李渊激动得老泪纵横:"道宗这孩子,给咱李家争了大脸!"
然而,军功赫赫的背后,是如履薄冰的生存之道。李道宗深知,在皇室宗亲里,功劳太大未必是好事。每次出征归来,他都主动上交兵权,把皇帝赏赐的金银分给部下。有人笑他傻:"你拼死拼活,最后全便宜了别人?"他却只是苦笑:"伴君如伴虎,能保住性命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