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平阳公主颠覆时代的血色传奇与千古之谜
大业十三年的长安城郊,李秀宁攥着父亲李渊密信的手微微发抖。这个曾在深闺中研习诗书的李家千金,此刻却要在乱世中做出最残酷的抉择——是带着家财细软逃命,还是扛起反隋大旗?谁能想到,这个被史书寥寥数笔带过的女子,会在三个月内拉起七万大军,更不会料到,她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娘子关,至今仍回荡着千年前的喊杀声。 一、深闺惊变:金枝玉叶的觉醒
李秀宁出生时,李家已是关陇贵族中的翘楚。她自小被教导琴棋书画、三从四德,十岁能背诵《女诫》,十三岁绣工冠绝长安。每当她坐在绣楼窗前,望着朱雀大街上的车水马龙,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早已被写好——嫁入高门,相夫教子,成为大唐盛世里一抹安静的背景。
直到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将门之子柴绍。洞房花烛夜,柴绍揭开她的红盖头,笑着说:"听说娘子熟读兵书?"李秀宁挑了挑眉:"难不成你觉得女子就该只懂针线活?"两人相视大笑,却不知这份超越时代的默契,将在未来的腥风血雨中成为彼此的救命稻草。
变故来得比想象中更快。大业末年,隋炀帝暴政引发天下大乱,李渊在太原暗中招兵买马。李秀宁敏锐察觉到局势变化,她开始偷偷囤积粮草,训练府中奴仆。柴绍望着整日舞刀弄枪的妻子,既担忧又骄傲:"若有一日天下变色,你我该如何?"李秀宁将佩剑往桌上一拍:"你我皆是李家儿女,自当为大义而战!"
二、乱世起兵:七万娘子军的诞生
大业十三年,李渊终于起兵。密信中,父亲让柴绍速去太原相助,却只字未提李秀宁。柴绍急得团团转:"娘子,你随我一同逃走吧!"李秀宁却摇头:"你我同走,目标太大。你只管去太原,我自有办法。"
柴绍走后,李秀宁女扮男装,化名"李公子",变卖了李家在长安的产业。她散尽家财,开仓放粮,短短几日便聚集了上千流民。有人质疑:"一个女子,能成什么大事?"李秀宁二话不说,当众弯弓射箭,三支箭连中靶心,众人哗然。
真正的转机,来自一场惊心动魄的劝降。当时,何潘仁率领数万盗贼盘踞司竹园,是关中一霸。李秀宁只带了十名死士,孤身闯入贼营。何潘仁斜睨着她:"小娘子,不怕我杀了你?"李秀宁冷笑:"你若杀我,李渊大军即刻踏平这里;你若降我,日后便是开国功臣。"一番话,竟让何潘仁心甘情愿俯首称臣。
三个月时间,李秀宁像滚雪球般拉起了七万大军。她严明军纪,规定"扰民者斩",百姓们称她的军队为"娘子军"。战场上,她亲自擂鼓助威,身着铠甲的身影比男儿更英姿飒爽。当李渊的军队渡过黄河时,看到对岸整齐列队的娘子军,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曾经在闺中刺绣的女儿,竟能创造如此奇迹。
三、血色权谋:权力漩涡中的生存法则
大唐建立后,李秀宁的地位变得微妙起来。她虽是开国功臣,却因女儿身备受猜忌。朝堂上,大臣们明里暗里说她"牝鸡司晨";后宫中,妃嫔们嫉妒她的战功,散布谣言说她"克夫克子"。就连李渊,也渐渐对这个过于耀眼的女儿疏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