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在绝境中逆袭的血色传奇与被遗忘的海战史诗
咸亨元年的白江口海面,刘仁愿站在战船残骸上,望着燃烧的敌军舰队,铠甲缝隙里渗出的血珠滴入翻滚的浪花。这个曾被朝廷贬为戍边小卒的"罪臣之子",此刻却成了改写东亚格局的海战英雄。谁能想到,这个在边疆啃着冷硬干粮的落魄将领,会率领大唐水师大破日本与百济联军,更在功成名就时因一封密信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罪臣之子:长安街头的屈辱与蛰伏
贞观初年的长安城朱雀大街,十岁的刘仁愿攥着父亲留下的断剑,听着街边孩童的嘲笑:"叛臣之子,也配读书?"他的父亲因卷入太子谋反案被赐死,刘家一夜之间从名门望族沦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罪臣之家"。母亲变卖首饰供他读书,却在他十五岁那年积劳成疾,临终前抓着他的手:"记住,刘家的清白...要你自己去挣..."
为了谋生,刘仁愿被迫投军。但因罪臣之子的身份,他被分配到最偏远的陇右军镇,每日只能做些喂马劈柴的杂活。军中将领羞辱他:"就你这身份,能拿得起刀?"他默不作声,却在深夜偷偷练习刀法,月光下,汗水混着泪水滴在父亲的断剑上。
转机出现在贞观十五年的一场突袭战中。吐蕃骑兵趁夜偷袭军镇,守将贪生怕死闭门不出。刘仁愿抄起长矛,带着十几个胆大的士兵从侧门杀出。他的长矛刺穿吐蕃先锋的瞬间,喉咙里爆发出压抑多年的怒吼:"杀!"这场意外的胜利,让他被提拔为百夫长,却也招致更多嫉妒:"不过是运气好,罪臣之子能有什么本事?"
二、血色军功:从边陲到海东的生死逆袭
显庆五年,刘仁愿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百济勾结日本,妄图切断大唐在海东的命脉。朝廷无人愿往这凶险之地,刘仁愿却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臣愿率死士,荡平贼寇!"朝堂上顿时哗然,有人讥讽:"罪臣之子,莫非要叛国投敌?"但唐高宗念他多次戍边有功,给了他一次机会——率领三千老弱残兵,驰援被围的熊津都督府。
抵达百济时,局势已危如累卵。日军战船封锁港口,百济叛军围困城池。刘仁愿望着士气低落的士兵,突然拔出佩刀割破手臂:"我这条命本就是捡来的,今日不是战死,就是大胜!"他亲自勘察地形,发现日军战船虽多,却因船体庞大行动迟缓。当夜,他挑选五百死士,乘着轻便小船,携带火油与火箭,借着涨潮之势突袭日军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