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643章 天才少年用记忆力改写命运,却死于最毒人心?(第2页)

丽正书院的夜灯总是常敬忠房里最晚熄灭。他不仅读完了馆内藏书,还开始批注校勘。某天,他指着《春秋》对同僚说:"此处记载有误,晋文公伐卫的日期应推后三日。"老学士气得吹胡子瞪眼:"竖子竟敢质疑先圣?"但当翻出出土竹简印证,众人哑口无言。

嫉妒的种子悄然发芽。翰林学士李邕在酒宴上阴阳怪气:"不过是记忆力好罢了,真论治国安邦..."话没说完,常敬忠突然接口:"李大人可知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深意?"满座寂静,李邕的脸涨得比猪肝还红。从此,他的每篇奏疏都被莫名驳回,连茶水都常被人打翻在案头。

四、毒酒鸩杀:最灿烂的星骤然陨落

开元十五年中秋,常敬忠收到匿名请帖:"月下论道,共赏《淮南子》。"他揣着新书赴约,却不知等待他的是致命陷阱。当他端起友人递来的桂花酒,对方突然别过脸去。酒液下肚的瞬间,他感到五脏六腑仿佛被烈火灼烧。

"为什么..."他抓住对方衣袖。那人颤抖着掏出一卷《韩非子》:"你太耀眼了...不除你,我们永无出头之日..."常敬忠望着天上圆月,想起初见唐玄宗时的荣耀,嘴角溢出黑血,最后呢喃:"原来...才华也会...杀人..."

五、千年叹息:被嫉妒吞噬的天才传奇

常敬忠暴毙的消息传来,唐玄宗雷霆震怒。可无论怎么彻查,凶手都如人间蒸发。多年后,有人在他的批注本里发现一行小字:"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字迹工整,却在末尾洇开大片墨渍,像是泪水晕染。

如今,长安碑林里还留存着常敬忠的手迹,那笔力遒劲的楷书,仿佛还在诉说着千年前的传奇。每当学子路过,总要驻足感叹:那个七遍成诵的天才少年,终究没能逃过人性最黑暗的算计。而他的故事,也成了历史长河里最痛的一声叹息——原来比毒药更致命的,是人心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