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615章 老臣冒死拦架,一句话竟让李世民当场认怂?(第2页)
四、龙颜震动:从战场到朝堂的蜕变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李世民心头。他想起登基前的玄武门之变,想起渭水之盟时孤身退敌,更想起贞观元年大旱时百姓啃树皮的惨状。手中的剑突然变得无比沉重。
"扶唐尚书上马。"他将剑收入鞘中,伸手去拉唐俭。老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出皇帝逐渐平静的面容。风卷过猎场,吹落几片红叶,却吹不散君臣之间无声的较量。
五、圣心顿悟:一代明君的自我超越
回宫的马车上,李世民反复咀嚼着唐俭的话。车窗外,长安百姓正在修缮被暴雨冲垮的房屋,孩童们追着纸鸢嬉笑。他突然叫来宦官:"传旨,今年秋猎到此为止。将禁苑开放三成,允许百姓入内采樵。"
当夜,御书房的烛火亮到三更。李世民握着狼毫,在《贞观政要》草稿上写下:"武以定乱,文以兴国。朕当戒之。"墨迹未干,他望着案头的《汉书》,仿佛又看见唐俭徒手搏猪的身影——那个曾经和他在天策府指点江山的老臣,终究还是用最激烈的方式,唤醒了他的帝王初心。
六、千古余韵:一场狩猎背后的治国智慧
如今,西安大明宫遗址的考古现场,偶尔还能挖到当年狩猎用的箭镞。博物馆里,唐俭的谏言被刻成碑文,与李世民的《贞观政要》遥遥相对。讲解员总会在讲到这段故事时,特意提高声调:"看到了吗?真正的明君,不是永远英明神武,而是敢在臣子面前低头认错!"
而在民间,"唐俭搏猪"的故事代代相传。茶馆的说书人讲到精彩处,总会一拍惊堂木:"这就是贞观之治的秘诀——皇帝听得进劝,臣子敢拼命谏!"夕阳西下时,禁苑遗址的秋风中,仿佛还回荡着千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