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596章 位奇才组团出道,画像一挂竟改变大唐命运?(第2页)
李世民倚在门框上,看着这群人争得不可开交,嘴角却扬起笑意。当虞世南捧着新写的《谏太宗十思疏》走来时,他突然想起招募时的场景——那时的老学士还满腹怀疑,如今却愿意为他直言进谏。\"陛下,这是臣连夜写的...\"虞世南话音未落,已被李世民打断:\"走,陪朕去看看阎立本的画!\"
四、丹青留名:画像背后的君臣默契
阎立本的画室里,颜料的气息混着松烟墨香。\"大人,这第十八位学士的眼神总画不好。\"学徒擦着汗说。阎立本掷笔长叹:\"你不懂,他们眼里有江山!\"当李世民带着十八学士前来观画时,许敬宗盯着自己的画像突然愣住——画中书生眼神坚定,竟比他本人更像栋梁之材。
\"阎卿,为何把我画得如此英武?\"李世民笑着问。阎立本扑通跪地:\"陛下,这不是臣的画技,是学士们心中的您!\"满堂寂静中,十八学士齐刷刷行礼:\"愿为陛下,鞠躬尽瘁!\"那一刻,画像上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与现实中的君臣相互辉映。
五、盛世先声:一个机构改写的历史
贞观三年,当第一份由文学馆起草的《贞观律》颁布时,长安城的百姓挤在朱雀大街上争相抄写。\"这律法,竟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卖胡饼的老汉念着条文,手都在发抖。而在文学馆内,十八学士望着窗外的盛世景象,终于明白——他们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在重塑这个国家的未来。
千年后的西安博物院,《十八学士像》的复制品前永远围着游客。讲解员总会提到:\"别小看这幅画,它见证的不仅是十八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觉醒。\"当人们抚摸着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的眉眼,似乎还能听见千年前书房里的激烈争论,看见那个求贤若渴的帝王,如何用一座文学馆,托起了整个大唐的盛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