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569章 红妆干政谜云:从掖庭罪奴到权倾朝野的致命人生

麟德元年的掖庭宫,寒风卷着枯叶钻进低矮的茅屋。郑氏紧紧搂着襁褓中的女婴,听着外头传来的呵斥声。三天前,丈夫上官庭芝被拖走时,脖颈的鲜血溅在她素色襦裙上,如今那片暗红仍像噩梦般灼人。

"娘,婉儿饿..."怀中婴儿突然啼哭,声音在阴冷的牢房里回荡。郑氏颤抖着解开衣襟,眼泪砸在女儿皱巴巴的小脸上。她不知道,这个甫一出生就沦为罪臣之女的婴孩,日后将搅动整个大唐的风云。

咸亨四年的习艺馆,十四岁的上官婉儿伏在斑驳的木案上,狼毫在宣纸上沙沙作响。窗外蝉鸣聒噪,她却浑然不觉,指尖翻飞间,一首咏梅诗已跃然纸上:"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好!"监学夫子夺过诗稿,手都在发抖,"此等才情,莫说掖庭,便是整个长安..."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宫娥的尖喝:"圣驾驾到!"

武则天拄着鎏金龙头杖,缓步踏入习艺馆。她扫过满堂瑟瑟发抖的宫奴,目光突然定在垂首而立的上官婉儿身上:"听闻你五岁能诗?"

"是。"婉儿抬起头,目光清亮。当武则天抛出《讨武曌檄》的题目时,她提笔便写,墨迹未干已诵出:"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满堂皆惊,唯有武则天抚掌大笑:"好个反客为主!从今日起,你便是高宗才人。"

神龙元年的大明宫,烛火将武则天的影子拉得老长。病榻前,上官婉儿握着主子枯瘦的手,听见她气若游丝:"婉儿...别学我..."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政变的喊杀声。婉儿攥紧袖中的密诏,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真正开始了。

景龙元年的修文馆,曲江池的荷香混着墨香。上官婉儿斜倚在九曲回廊,看着文人墨客们争相交卷。"崔侍郎这阙《踏莎行》,"她轻点朱唇,"倒不如将'杨柳岸'改为'芙蓉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