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永恒的不死鸟1 作品

第556章 三次拍案如何铸就贞观传奇(第2页)

"三成?"李世民抓起案上的《唐律疏议》狠狠摔过去,"够多少灾民活命!来人,抄家问斩,一个不留!"

消息传出,洛阳城人心惶惶。抄家那日,士兵们从转运使宅中搜出的金银财宝堆成小山,却在夹墙里发现了更触目惊心的账本——半数官员都与他有染。

李世民盯着账本,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想起去年魏征谏言"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如今看来,大唐的吏治早已千疮百孔。

"传旨,"他声音低沉得可怕,"凡涉案官员,不论品级,一律革职查办。另设巡察使,每月巡查州县。"转身又对房玄龄道:"玄龄,修订《唐律》,贪污十贯以上者,斩!"

这场风暴过后,大唐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但李世民却陷入了更深的忧虑。深夜,他常对着铜镜自省,镜中人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再不复当年玄武门之变时的英气。

贞观十三年,西域使团进贡了一只会说人话的鹦鹉。满朝文武争相讨好,唯有魏征上书直谏:"陛下,此等奇技淫巧,恐伤治国之本。"

李世民勃然大怒,将奏章撕得粉碎:"魏玄成!你屡次顶撞朕,当真以为朕不敢治你的罪?"

魏征摘下官帽,光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若陛下杀了臣,后世便知贞观年间,容不得一句真话!"

太极殿内,君臣二人对峙良久。李世民的胸口剧烈起伏,魏征却挺直脊梁,目光如炬。突然,皇帝挥袖而去,只留下一句:"退朝!"

当晚,李世民辗转难眠。他想起创业时,身边谋臣如云,如今却为何听不得一句逆耳忠言?月光下,他捡起白天撕碎的奏章,借着烛光一点点拼凑。

三日后,李世民亲自到魏征府上赔罪。当他看到老臣家徒四壁的景象时,眼眶不禁湿润了。"朕错了。"他握着魏征的手,"若无卿直言,朕恐成昏君。"

这三次震怒,如同三块基石,奠定了贞观盛世的根基。当后人翻开史书,看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记载时,或许不会想到,那些光辉政绩的背后,是一个帝王在愤怒与自省间的艰难蜕变。而太极殿龙案上那道深深的裂痕,正是李世民三次拍案留下的印记,时刻警醒着这位千古一帝:治国如临深渊,不可一日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