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100章 结局(第2页)

京郊的长亭,微风轻拂,柳枝摇曳。该说的话的都说了,贾瑚他们也要启程了。

倒是林明和黛玉看着远去的马车,兄妹二人眼中满是羡慕。林明说:“等过一二年,我也要出门游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黛玉忙说:“我也想去,每次听哥哥说外面的风景名胜,当地人文,都觉得京里可真没意思。”

两个孩子便兴致勃勃地商量起来,要去哪些地方,听得大人们发笑。

贾宝玉凑

上去,说:“倒也算我一个,我也想去。”

黛玉白了他一眼,说:“那可不行。我和二哥出门游学,带上你,算什么。你家里又不是没有兄弟,要出门,应该叫他们跟你一道才是。”

贾宝玉不服气地说:“可林大哥不也跟琰西哥一道出门的,再说,还有陈家哥哥呢。”

几个孩子争论起来,贾赦问林如海:“可要去家里坐坐?”

林如海笑道:“不了。我与夫人说好,等下回城,带他们兄妹两个在外头酒楼去吃饭,再去逛逛。”

贾赦点头:“也罢。改天过家里来吃饭。”

贾政附和,叫上宝玉,说:“走了。”

贾宝玉看起来有话说,却还是没说的样子,那欲言又止的模样,让贾妍忍不住笑了。

这个宝玉与黛玉倒没什么缘份,不过,却一如书里的怕老子。

林如海虽不明白妻子笑什么,却也跟着笑,说:“明儿,玉儿,我们也走了。”

两家人,虽一道进城门,进城之后,却是分开了。

林如海和贾妍带着林明和黛玉去兰心阁吃午饭。

兰心阁隐于南城槐荫巷深处,白墙黛瓦的院落被十余株百年紫藤缠绕,春日里垂落璎珞般的花穗。穿过月洞门,青石小径两侧植着湘妃竹与墨兰,苔痕斑驳的太湖石间暗藏陶瓮,瓮中养着碗莲,时有锦鲤曳尾而过。

兰心阁的素斋,在京中首屈一指。

既要在外头用饭,林如海早己考虑周全,是不会落人话柄的。

素斋三绝:雪霞羹、素蟹酿橙、十八罗汉斋,更是招牌必点。

所谓雪霞羹,其实是用豆腐衣裹住冬笋蓉、松茸碎,蒸透后切片如云霞叠雪,浸在翡翠色莼菜汤中。

素蟹酿橙,则是取霜降后的脐橙挖瓤,填入以南瓜蓉、核桃末调制的“蟹黄”,蒸制时橙香渗入馅料。

十八罗汉斋,则取十八种山珍分层码进雕花冬瓜盅,最妙是底层铺着用藕粉塑形的“鲍鱼”,淋上菌菇熬制的琥珀色琉璃芡。

掌柜也是个妙人,一眼便识出林如海,忙亲自上来接引,领他们去了一个极好的包厢。

推开支摘窗,可见竹筒引山泉入石渠,水车轱辘转着带动素纱屏风——屏上绣的正是苏轼《菜羹赋》。

不一会儿,佳肴上桌,一家人围坐,欢声笑语间,开开心心地用了午饭。

饭后,他们才去逛街。

太子继了大位后,意欲效仿汉唐风气,民风开放了不少,黛玉这样的小姑娘,也能随意出门了。

看着儿子和女儿走在前头,贾妍笑着想,虽然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也会有许多不如意之事,不过,她对现在的人生,真的很满意。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这便是最大的幸福。

林如海看妻子高兴,便问:“可是有什么喜事瞒着我?”

妍想到自己穿越而来,从最初与贾敏换嫁,到如今贾敏己经仙去,心中感慨万千。

人这一生,幸福这种东西,从不是比较而来,也不该过分执着于某处。该争取时便全力以赴,可当失去己成定局,也需懂得适时放手,方能得真自在。

贾敏既过分执着,又带着几分天真的愚蠢,既重来一世,她自己都做出了改变,连人生大事都做了完全不同的选择,怎么还会觉得,其他的事情,不会随之发生改变了?

对于贾敏,要说情分,是真没有,不过,若说叹息,到也有几分,只是,人都不在了,她这个旁观者,倒也不必再想了。

这些话,自然是不能林如海说的。

贾妍摇头,手在广袖中握紧了丈夫的手,说:“对我来说,能一家子出门逛街吃饭,便是值得高兴的事。天下太平,这样的日子长长久久,人生便足也。”

林如海微微一笑,紧紧回握住妻子的手:“是啊。我也觉得很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生死契阔,与子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