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35章 烽火(第2页)

短短一月之间,甘州、凉州、肃州、伊州等相继陷落,河西走廊西半部尽数落入敌手,五万大军折损过半,残兵败将退守玉门关,勉强稳住阵脚。

好在,玉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时之间,战局僵持。

朝堂之上,群臣噤若寒蝉。天子冷眼扫过众臣,寒声道:“六州沦陷,五万大军竟无一能战!朕养兵千日,用兵之时,竟如此不堪一击?”

兵部尚书田大人战战兢兢出列,奏道:“柔然此次来势凶猛,且战术诡谲,我军仓促应战,故而……”

“故而一败再败?”天子冷笑,“当初正是你力主,只需从周边调兵驰援,就可解甘州肃州危机!”

“如今河西走廊半数落入柔软之手,你还有什么良策?”

兵部尚书田大人背心首冒冷汗,却还能在天子怒斥之下,说:“如今形势危急,臣以为,朝廷须重兵出击,讨伐柔然,收复丢失的六州,将柔然人逐……”

天子怒道:“废话!我问你有什么良策,你给我说要出兵,如今这形势,朝廷派重兵,己是板上钉钉的事!何需你多言!”随后问到太子,“你觉得当发兵多少,才可收回丢失的六州。”

太子早在甘州丢失时,便召集幕僚商议过此事,当时他便认为,应该朝廷派兵,加上各处驻地的守卫,朝廷出兵二三万,便可定下大局。如今则不同,贾敬认为,稳妥起见,至少需七至八万。几位幕僚也都认为稳妥为上。

太子道:“儿臣认为,六州己失,地势之利被柔然人占据。虽然收拢的残兵有一二万,但能打仗的有多少,尚不好说。如此一来,朝廷既要出兵,务必讲究一击即中,七至八万为宜。”

天子又问二皇子齐王,齐王难得附和了太子一回:“儿臣也认为太子所说的兵力,

比较妥当。”

天子又问几位尚书,大家亦都赞同。

天子道:“既然如此,朕欲发兵八万,讨伐柔然,尔等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朝臣纷纷献策,顺势推荐此次代兵的主帅人选。

三皇子一派的朝臣武将力荐镇北将军李崇山,称其久经沙场,曾平定西南夷乱,堪当大任。

西皇子一派则反对,说:“西南局势与西北大不同,当选一位熟悉西北的主将,才能因地制宜。”西皇子妃的舅舅,正是驻守榆林的大将姚陵,有个绰号叫“飞将军”。

太子则提议由云光挂帅,说:“云将军早年跟随荣国府征战,之后又在代州、甘州都驻守过,对西北边防熟悉,又曾在北境屡立奇功,熟知胡骑战法。”

二皇子也点头:“儿臣也认同,云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这就是二皇子的机变之处了,既然自己举荐的人不可能当主帅,而云光此人,亦不能算作太子的人,不如现在支持太子,回头再将自己的人推到副将上去。

天子询问众臣,这个人选确实合适,大多数人都支持,三西皇子的支持者见大势己去,也只能纷纷改口。

不想,主帅之争,后两位副将的人选,却是僵持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