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阴谋(第2页)
他们十分投缘,不仅诗书文章上许多看法相通,于时局政事的观点,也大多一致,巧的是,陈望舒也是游学江南,于是二人结伴同行。
当年的陈望舒,早在两年前就中了举,不仅如此,他就是那个摘下江西省乡试解元的人,策论当年可谓名动西方,连天子都称赞不己,下旨让陈望舒进京,在国子监读书——这可是一条通天路。
不巧的是,圣旨先下,陈望舒的祖母随后病逝,于是圣旨到洪州陈家时,正碰上陈家搭起灵棚。
陈望舒未成家,只守一年孝,出孝后,朝中既未下旨,他便没有进京,而是外出游学,于是遇到了林如海。
“我们跑了半个江南,冬月中旬,在金陵分别,约好来年京城相见,然后各自归家。”
林如海叹息一声——
第二年春天,林如海随父母回京,便命人在京中打听,可有一名来赶考的洪州陈望舒的举子。
陈望舒没有进京,林如海猜测是不是陈家发生了什么变故,等到春闱结果都出来后,不放心,派了心腹小厮去洪州,然后在陈家见到了脸上一道长疤的陈望舒——
原来,陈望舒在进京赶考的途中,顺道送回乡探亲的姐姐回长乐县,不想却遇到了一伙倭寇,不仅被抢去了钱财,还被倭寇砍了一刀。
“那道疤,让陈兄失去了出仕为官的机会。”
贾妍听完,也觉得十分可惜,只是,有一点,她想不通:“倭寇果然数千年来都十分可恶。只是,那一伙倭寇既得了钱财,不忙着继续抢劫,为何一定要杀了陈兄长呢?是因为陈兄长会武,交手时伤到的吗?”
林如海摇头,深深地看了妻子一眼,然后才说:“你问到点子上了。你知道那是哪一年吗?”
贾妍摇头,没头没尾的,她如何知道。
“正是平承西年,倭寇袭扰,从福建至浙江,好几个州受难的那一年。”
“那一年,正是杨总督在泉州任知州,以斩倭寇三
千余,而立了大功,当时朝廷在西北打了败仗,这一胜,天子大喜,之后杨总督的官运亨通。”
林如海:“被劫了钱财后,陈兄过后越想越不对,仔细回忆起来,发现了不得了的证据,那一群倭寇,实际上却是假扮的,他们在情急之下,说了村话,陈兄因为游学江南,与我同行,跟我学了一点姑苏话,恰好听懂了。于是便带了几名家丁,暗中跟上去,本想只是打探情况,不想却被人发现了,对方一看事情暴露,于是要杀陈兄灭口。”
陈望舒之所以能捡回一条命,还因为是夜里,当时有漕运的官船泊岸,对方怕惊动了官船,只得匆匆撤离,陈望舒获救之后,并不敢将消息透出去,无凭无证的情况,若是打草惊蛇,只怕非但上头不会查此事,甚至陈家都会被暗中灭门。
“陈兄既生了怀疑,后来看见朝廷的邸报,知道这所谓的倭寇有古怪,只怕那场大胜,也有古怪,会不会是杀良冒功,便让他姐夫在暗中调查。他的姐夫经营药铺,在福建多个州都开有铺子,事后打探来的消息,那年不少村子,有渔民正是那段时间出海,再未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