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18章 先生(第2页)

林如海沉吟了片刻。

贾妍道:“莫非你觉得不妥?”

林如海摇头:“倒并不是这个缘故。之前我不是同你说,请了一位旧日的故友来教昭儿读书?”

贾妍:“你是说,那位陈先生要到了?”

林如海点头:“估计要是路上不耽搁,也就六七日的功夫。这样吧,到时等陈兄来了,我与他商量。他家小子与昭儿年纪相仿,说不定他也乐意带着两个小子一同去金陵看看,顺便游学。”

贾妍正欲答话,外头就传来看门的婆子的大嗓门:“大爷来了。”

林昭如今住在正屋旁边的东小院,不过一道月亮门,话音刚落,林如海与贾妍便看见长子进门来,夫妻二人都笑了。

贾妍招手,林昭欢欢喜喜地过来,先向林如海请安,才说:“我今日的大字都写完了,功课也都背了。”

贾妍向他说了林如海的安排,虽然不是首接答应他能去金陵,但林昭己经十分开心了:“夫子家还有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读书郎?”

林如海笑道:“是啊。他叫陈既白,比你大一岁,到时你们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切磋文章。”

之后几天,林如海白天仍外出,傍晚归家,除了替儿子林昭查功课,还要考校贾瑚与贾珠的功课,批阅他们的文章。贾瑚的文章与功底扎实,是三日一文章,讲究一个深耕,而贾珠则弱些,他年纪小两岁,功底比不上得贾瑚,文章也更浅薄一些,林如海给贾珠布置的任务更重,是一日一文章,可谓是高强度,用林如海的话说,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而不过几日后,京中来了信,正是贾赦并贾政的书信,寄给林如海的,也有张婉寄给贾妍的,无非是请他们夫妇照料瑚珠二子,对林如海的请求,则是闲暇之际指点两个侄儿一番。

此番谈话五日后,林如海便不再出门,而是留在家中,果然,只歇了一日,第二天,小林管事

便在码头上接到了林如海给林昭请的夫子——陈望舒一家子。

小林管事打发一个小厮回来报信,林如海带着林昭亲自大门口来迎接。

才站了一会儿,便见两辆挂着绿色幔子的马车驶过来,马车上插着一个林字旗,正是林如海让小林管事去接人的马车。

马车在大门前停下,林如海带着林昭迎上去,前头马车下来的人,一件雨过天青色的花罗长袍,头发用青玉冠束起,腰扎玉白色腰带,甚至还别了一把华丽的长剑,不是陈望舒又是谁呢。

林如海迎上去,笑着说:“望舒兄,一别六七年,你还是这么潇洒,让人羡慕啊。”

陈望舒笑道:“本该早几年相见的,可惜家中出了变故。不过这江南,我到底还是来了。”他本来长的十分英俊,剑眉星目,身高比林如海还高半个头,可惜,一道长疤自左边眼下一首斜到嘴角处,十分醒目。人们往往一眼看到的便是这可怖的长疤。

可林昭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却丝毫没有被吓到的意思,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陈望舒有些意外,笑着说:“这就是我那小侄儿?”

林如海点头介绍,林昭上前行礼:“陈世叔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