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155章 重定规矩(第2页)

贾妍却说:”我还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不当讲的,我们可是一家人。“林夫人示意贾妍首说。

贾妍道:“读书一事,考秀才,一靠用心,二靠天赋。这十多年,家塾连个举人都没培养出来,除了这些人不用心,可见也缺乏一个有天赋的苗子。”

林如海和林夫人都赞同。

“虽然只有男孩子才能读书科举,但要说到读书有用,却不是仅限于男孩子。”

“外面也有自己顶立门户的女人,开铺子做生意的,继承家业的,本朝并不禁立女户,也赞成和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族里的小

姑娘也念书试试?”

“前朝有慧姑,自创了一门绣法,她的慧纹至今仍大受推崇,可她要是不读书识字,如何能自创一门绣法?”

林夫人与林如海都听的十分震憾,这可是连林如海都不曾想过的事。

“像林有民的大女儿,才七岁半,听文婶说,西岁多,就能帮着家里看弟弟了,五岁多,就帮着家里放牛割草了。明明是个小姑娘,却比同龄人都懂事。”

“像她这样的姑娘,村里也不只一个两个。要是给她们机会读书,她们只怕比谁都珍惜。也不用三五年,学二三年,就能识不少字,再安排人教一教打算盘,苏绣也是盛名在外,到时我们再寻个年纪大的绣娘来,教她们绣花。她们兴许就能闯一条路出来。”

“别的不说,将来说亲,姑娘识字,会打算盘,又会绣花,不说嫁到富贵人家,寻个家境好些的,比如店铺掌柜的儿子,总不难吧?”

“她们要是嫁的不错,将来总会帮衬娘家一二,说不定哪个就能嫁给秀才、举人,做了娘子呢?”

林如海思考了一会儿:“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子。那,我们再给族里家塾添笔银子,选适龄的小姑娘入学?”

贾妍却摇头:“夫君你当初通过县试,从正式读书,到取得秀才功名,花了多长时间?”

林如海:“五年。”

林夫人笑道:“哪有五年,不过是你年纪太小,你父亲不同意你下场,教他的夫子,原本只教了三年,就说可以让他下场试一试。”

贾妍:“那你觉得,如果资质普通的孩子,用心读书,多长时间能行?”

“五年。五年足够了。”

“那家塾男孩子读书的时间,就定为秀才五年,七岁入学,五年后,下场不下场,族里都不再提供补助。如果取得了秀才功名,之后再继续读书,族里才会重新提供读书的补贴。”

“女孩子入学,读二三年左右,考虑到她们无需参加考试,补贴就少一半,一月一两银子。”

林夫人对于送姑娘读书,并不认为不妥,若是他家有姑娘,自然也是要读书的,但就怕族里人接受不了。

贾妍:“族里也有二十多个女眷,在我们家的丝绸坊做工。只需要说,以后丝绸坊从族里招女工,都要读过书识过字的,想来他们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限定年龄之后,只怕不少人觉得我们对家塾的要求过高,目的是少出银子,让女童去读书,我问过了,这一批放宽年纪,七岁至十岁的,加起来有十七八个,我们这三年,每年多出二百两银子,就够了。正好堵住他们的嘴。”

“我那奶茶铺子,这一年赚了不少银子,这点钱,就让我来出吧。”

林夫人笑道:“这个办法不错。不过这么一来,只怕家家户户都想送姑娘去读书。”

贾妍:“不怕,我们可以规定,每户人家,都只限一个女孩,不能转让,也不能顶替。”

林如海先叫好:“这样一来,就有竞争,也有紧迫感。想让孩子去家塾里混补贴的家长,也要先考虑清楚,究竟要让哪个孩子去读书。”

林夫人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不能总是一味想靠自己家出力,族里始终得有子弟出息才行:“这个主意很好。姑娘读了书,识字会打算盘,又明理,别的不说,十里八村里头,都算是出众的,嫁个秀才,总是能的。说不定,这里面,哪一个就出息了,女婿是半子,自然会互相扶持。”她让林如海明天好好拟个章程,又说:“银子是我们的,祭祀田地也是我们添的,既然他们做的不好,如今我们提一点要求,让每分银子的去处落实,想来族长也不会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