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106章 桃花村下

但是他们想再询问时,老人己经不肯开口了,被儿子一提醒,他才意识到,自己说多了,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本文搜:美艳教师 免费阅读林如海和贾妍若只是一个寻常的富贵人家,游历到此,当故事听一听,也就罢了。要不是呢?

说不准村里人都要遭祸。

老人不肯开口,林如海和贾妍也知道没法再追问,不然惹得人警惕,只怕等下他们在村子里想多逛逛,都不行。

夫妇二人一对视,交换了一个眼神,决定另寻门路。

他们留心之下,便发现,村子里的大池塘,未必是天然的,就算有,一开始也只会是个小水田,深挖之后,还用各种石头垒的堤十分坚固。大池塘又套着小池塘,小池塘边上铺了一排长长的石堤,供村人洗衣服、挑水。比人的手臂还粗的竹子连接起来,大套小,改良成水管,顺着水管铺来的方向,林如海与贾妍最终找到了山上的小溪。

小溪在山的沟谷间流下,而用这竹管引水的方式,实在是精妙。

林如海感叹:“果然乡下人也有乡下人的智慧。”

贾妍想起一句诗:六亿人民尽尧舜。

只是这话不能说,否则,只怕林如海必定要追问。

到时她怎么解释,这样的诗句,不是她能写得出来的——现在,至少现在,还不是她和林如海坦白她的来路的时机。

于是她笑道:“种地的人,自然有种地的智慧。哪行哪业,不都如此。商人有商人的本事,庄稼人有庄稼人的经验,农书读的精通的人,也未必能种好地。我看这桃花村倒是卧虎藏龙,我们既然想打听,普通的村民都不愿意说,或者不敢说,不如中午就去那位龚叔家里吃午饭,首接问他好了。”

林如海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之前那位汉子的言辞,那位龚叔既然能做主,必定是村里十分要紧的人物,他若不愿意说,我们就只好另外找途径打听了。”

他们顺便在路边问了一个村民,对方听说他们要去龚叔家吃午饭,热情地带他们去了。

屋子离大路很近,但没有临着大路,而是一条小路上去,路的尽头就是龚树一家的屋子。一株银杏树很大,林如海估计有七八十年乃至百年的树龄。

龚叔的老伴和小儿媳妇接住他们,请他们进屋坐。

龚叔的房子同样是青砖黑瓦,但着实是座大房子——正三间,左右各有耳房转出,也是三间,还对称地盖了两个草棚,堆着柴火,收拾的很整齐。

院子并没有砌围墙,前头是一块小菜地,菜地边上栽的南瓜、苦瓜藤爬满架,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的院墙。

贾妍指了银杏树,说:“那下面有小桌子,我们就坐那吧。”

龚叔的小儿媳妇说:“夏天热的时候,爹也爱让我们把饭摆那里。”

林如海顺势问:“我们来买花,之前有个叫龚老三的,他说我们买的多,可以便宜一点,让我们来找龚叔商谈。龚叔不在吗?”

龚叔老伴:“他跟大儿到地里检查花苗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

龚叔大儿媳妇送了茶来,是粗陶的罐子,七寸长的壶嘴,冒着热气,说:“大爷和奶奶是城里人吧,尝尝我们这村上的罐罐茶,茶叶是自家种的,虽叫不上来名,可用这罐子一烧开,来喝过的客人都说好。”

粗陶的杯子,茶水倒出来,冒着一股清香味。

贾妍谢过她,她问贾妍:“奶奶和大爷想吃点什么?我们池塘里养了鱼,可以现捞现做。要是吃鸡,现在做,午饭就赶不上了。”

贾妍问她还有些什么菜,二人说话间,龚叔与龚大郎就回来了,二人肩上都扛着锄头。

“爹,有客人要买花,龚三哥叫人来和您商量价钱。”

如果不是脸上一道横跨了半张脸的疤迹,龚叔是一个看上去五十开外的农民,皮肤黝黑,但这道疤的存在,就够让人惊心动魄。龚叔有一双很亮的眼睛,他身上沾了泥,笑起来和普通的乡下老人没什么不同:“好,好,请客人们稍坐。”

等他洗了手换了双干净的草鞋过来招呼林如海,林如海大方地请他坐,说:“龚叔,我们要一百盆芍药,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各十盆,名品的牡丹姚黄、魏紫、赵粉、二乔、洛阳红各十盆。听说龚叔新培育了两种新品,分别是贵妃醉酒和白雪塔,要是龚叔愿意割爱,在下愿意重金相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