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君臣之道(第2页)
天子点头:“命人传膳,摆在会景楼吧,池边的红梅开了,这会儿正好太阳晒到楼里,一边吃饭,还能一边晒太阳看花儿。”
“你们两个,留下陪朕吃顿饭。之前惠泉寺敬上来的酒,正好开一坛,让你们解解馋。”
惠泉寺原本叫白云寺,就在承德避暑山庄边上的一座小山上,因有一山泉,自惠山上流上来,寺庙盖在惠山上,寺庙里酿出的酒,用的就是这山上的惠泉的水,寺庙早年用酒换钱,维持寺里开支,因这酒在当地广受欢迎,久而久之,白云寺的名字渐渐被人忘记,反而因人们喜欢买寺里的酒,传成了惠泉寺。
皇家的避暑山庄建起来,这寺庙的香火因历代天子去上香,而成了一座名寺。寺里酿的惠泉酒限量而制,便只供皇家。
山下的镇上还有惠泉酒卖,不过是流到山下村子上的泉水酿的。
贾代善虽喜欢酒,可这惠泉酒因温和而出名,口感却是张太傅所好,因此,张太傅笑着说:“多谢陛下赐酒,要是能再
赐臣两小坛,就再好不过了。”
天子笑骂:“喝了还想打包,代善,你说说,这让朝里的大臣知道了,谁会相信啊,平时最讲规矩的大学士,为着两坛子酒,倒是不懂客气为何物了。”
贾代善:“陛下明明就是想赐酒给太傅,偏偏还要拿臣来做文章。臣可不上这当。”
都说食不言,寝不语。可天子与两个重臣吃饭,却没有这等规矩。
可见规矩往往是上位者用来约束人的说法罢了。
饭毕,张太傅己经喝得脸染红云,贾代善却是连瘾都未过。谁叫他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将领,在北疆多年,那可是只有烧刀子才能喝暖和身子的地方。
趁着天子心情好,贾代善旧事重提,不过这一次,他没说要亲自送母亲回金陵扫墓。
天子沉吟了一会儿,道:“老太君思念老国公,朕也理解。不过从京城到金陵,千里迢迢,你想送是不成的,这样吧,就让恩候护送老太君回去。回头朕跟太子说一声,给他三个月的假,足够了吧?”
看似平易近人,但实际上这话并不是商量。
君臣共事多年,贾代善十分清楚:“多谢陛下。三个月足够了。若是老太太想在金陵多住些日子,到时候让赦儿先回京就是。虽说臣这一支己迁进京里多年,与金陵一支己分了宗,可两家祖上也是同根生,到时给些银钱,跟那边的族长说一声,让他们安排几个可靠的子弟送老太太就是了。”
天子笑眯眯地点头:“你家三女婿如今在文德殿奉笔,我看办事妥当得很,这次筹款,他也出了大力气,又是出主意,又是帮着张罗,朕本该重重赏一赏他的。如今因为你的缘故,倒不好明着赏。回头你替朕问问,西月便要选官了,他有什么打算,是想留在京里呢,还是想外放。”
贾代善恭敬地应下。
不料天子话锋一转,又提到吴远:“早前就听说,你最疼爱小女儿,如今将要远嫁,可舍得?”
贾代善:“臣自然是舍不得的。可陛下之前舍不得几位公主,不也还是让几位公主远嫁。这天底下的事,哪里能事事都如意。好在大同离京城也不过西百多里,她要想家了,要回来探亲,也还是容易的。”
天子:“你就是太实在,京机三大营营,还有密云等几个大营,若有将领出缺,回头你安排一下就是了,举亲不避贤嘛。”
贾代善:“万万不可,陛下,若是臣一家子还在金陵,不必陛下说,臣也会厚着脸皮,求陛下照顾一二。京机大营,干系重大,朝中多少重臣,祖上有功于社稷的人家也不少,要是在臣的女婿一人身上开了先例,以后人人都向陛下开口,陛下如何安排得过来。不妥,不妥。”
天子哈哈大笑,说:“云山,你看,别人想求的事,朕替他开口,他还要拿乔。”
不过他这么高兴的样子,显然贾代善的拒绝,是合了他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