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星河 作品

第63章 夫人英明(第2页)

“这些账本能过关,显然是兵部、吏部和户部,都有人暗里投了他。我是不敢想像,这样的人,若得了大位,再无人阻拦,前朝英宗

皇帝的例子在前,将朝廷税银挪作自己私库,黄河泛滥,本该赈灾的银子,被他挪去修道观,造成饿殍遍野,十村九空的惨剧,岂不是又一个英宗皇帝?”

贾妍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是这样,还真的不是简单的避免上太子的船就能解决问题的。若是不支持太子,二皇子要真登了大位,那他们岂不是助纣为虐,可真的跑去支持太子,风险是不是太大了:“除了太子和二皇子,你觉得下头的几位皇子,谁有明君之相吗?”

林如海摇头:“三皇子和西皇子眼下并未正经办差,还看不出来。”顿了一下,他才补充:“不过我从掌院和几位侍读学士那里听了一些两位皇子的情况,想来并非十分出色,否则,几位侍读学士,应该有更多的夸赞。”旋即又说:“我与两位皇子接触不多,兴许判断的也不对。只是觉得,若太子将来真的坏事,未免可惜了。如今在文德殿,常听几位尚书与天子议事,太子在政见上,远超二皇子。”

林如海停了一下,才说:“再者,若是储位起风波,不知多少人要卷进去,只怕到时又要血流成河。别的不说,就以大唐为例,从玄武门之管,到后来李承乾谋反,再到后面武则天登位,首到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出逃,出现二圣并立的局面,不过是上头皇室的争斗,可实际上,流血掉脑袋的,多数还是平头百姓。”

贾妍学过历史,自然是知道的,看林如海面色犹豫,问:“你是想帮太子?”

林如海摇头:“我不是想帮太子,我只是不想好不容易老百姓才过上安稳日子,又要因为皇子夺位,百官站队,惹得天下不平。我早年立下志向,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如今遇到事情,却不敢吭声,只想着避祸,有负君子所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眼下只知其一,但真不作为,确实称不上君子。

贾妍摇头:“君权神授,虽然我们都知道是假的,可君权眼下就是不容挑战的,否则便要掉脑袋。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犹豫了一会儿,才说:“要不,我们给大嫂子一点暗示,太子妃是大嫂的堂姐,我们家本来就不在太子的船上,甚至荣国府都能跳船,只有张家,是与太子捆死了的。要是张太傅能劝得住太子,说不定,就能将危机化解了。”

林如海:“张太傅未必没有劝过,有几次议事,我观张太傅打断太子,替他描补,只怕是没能劝动。”

贾妍反问:“那是因为张太傅没劝到点子上。我们也不是建议太子退让,该和二皇子针锋相对的时候,只要占着道理,自然要拿出太子的强硬来。但是,太子也可以扶持三皇子和西皇子,太子既是长兄,大可主动提议,让三皇子西皇子分别进六部中的某个部门,一来,展现他作为兄长对弟弟的关心;二来,还可以表现他的胸怀,有容人雅量的储君,但凡是个能臣干吏,心里肯定都会愿意将来的天子是个心胸宽大的人。”

“三嘛,若三皇子西皇子表现好,二皇子自然着急。若是表现不好,太子多加教导,他们自然也愿意跟太子亲近。”

林如海眼睛一亮:“夫人说的很是,此举极好。”他觉得可以谋划,脑子转得飞快,很快便有了主意:“细细一想,二皇子是天子抬举的,要是太子不理会,凡事对事不对人,如此一来,便成了二皇子上窜下跳,太子只需一切都秉公办理,二皇子若想越过他这位储君,便成了逾矩。到时候,不必太子动手,下头的百官,上头的天子,也会看二皇子不顺眼。”

贾妍笑了,有点明白,何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虽然历史上从来不会真正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但看到林如海眼睛发亮,整个人真的有熠熠生辉。

“不错”,林如海握住贾妍的手:“疏桐,你太聪明了,一针见血,说到了关键。太子之前是自误了,连我们都想错了。二皇子不是要表现嘛,以后太子非但不要针对他,更要抬举他。”

贾妍反握住林如海的手:“若当真如此,二皇子成了风头最劲的皇子,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到时候,靶子自然成了二皇子。”

林如海点头:“荣国府那边,等正月拜年的时候,你可以探一探大嫂子的底,还有老太太,这么大张旗鼓的让西妹妹跪经,只怕也是想传递消息给我们,我们既得了消息,想必大嫂子也早想明白这一点。若有机会,我也试探一下父亲的反应。但更多,既然老太太和父亲没通知我们,估计就是不想我们掺和进来,我们也不好明说。”

他们夫妇又细细商量了很多事情,只是谁也没有提到作为太子伴读的贾赦,可见贾赦的不靠谱,彼此都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