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迷瘴林·木虫相依(第2页)
“这是‘争’的结。”吴仙走上共生台,共在环的光漫过根面,死结般的纹路忽然顺着根须舒展开,在东侧分划出“采果区”,在西侧圈出“育虫带”,中间留出条“共行沟”——原来根下藏着条贯通东西的汁液,木靠虫传粉,虫靠木结果,本是同生。
他对木族族长说:“十五年前你们的果林遭虫灾,是谁用虫群吃掉了害虫?”又对虫族首领道:“十一年前你们的虫穴遭兽袭,是谁用树枝织成护网护住了母虫?”
共生台忽然震颤,叶脉纹与网眼脉在根心汇成个“生”字。有个木族少年摸出块刻着网纹的木牌,虫族少女掏出片嵌着叶粒的虫翼,牌与翼合在一起,竟发出清越的共鸣——那是百年前两族合制的“通感符”,早被当作废品埋在腐叶下。
共生台下的“怒”消了。
日头西斜时,迷瘴林的“融叶坪”腾起碧雾。
坪是两族共造的,东侧摆着木族的捣叶臼,西侧架着虫族的酿蜜罐。木族的育药师教虫族少年“辨叶术”,说能让虫蜜更清甜;虫族的酿蜜师教木族少女“控瘴法”,说能让果林更丰茂。有个断指的木族笛师,正用一曲《繁林吟》换虫族的“续指膏”——膏能让他按稳笛孔,曲能让虫族的幼崽安宁,各得其所。
但吴仙注意到林后的“弃叶堆”。
堆上积着些“残物”:有木族剪下的废枝叶,虫族嫌它带着涩味;有虫族褪下的老虫壳,木族怕它沾着瘴气。可吴仙“觉”到这些残物里藏着“合”的机缘:枝叶的清苦能让虫壳添份“凉”,虫壳的腥甜能让枝叶增份“肥”。
他让共在环在堆上转了圈,环光过处,残物们自己凑到一起:废枝叶裹住老虫壳,树汁顺着壳纹渗进去,竟凝成盏“驱蚊灯”;碎了的虫甲嵌进枝叶的缝隙,瘴气裹着叶纤维,长出块“指路牌”——原来“无用”,只是没找对“相济”的法。
堆边的拾荒老丈拿起驱蚊灯,灯芯燃着不熄,照光还能映出虫穴的位置,惊得直捋胡须。
弃叶堆的“废”活了。
暮色四合时,迷瘴林的“望林楼”亮起萤光。
楼是两族共造的,一楼的窗对着繁枝城,挂着木族的测叶仪;二楼的窗朝着聚瘴穴,摆着虫族的观虫镜。楼柱上刻着行字:“木依虫而茂,虫凭木而存”。此刻楼里正有场“议”:木族说“该修条共行的‘穿林道’,方便互市”;虫族说“该引道共流的‘润根渠’,让瘴液滋果林”——争得面红耳赤,手里递着的果干与虫蜜却没停过。
“这才是‘生’的真意。”疑丝的声音里带着叶响,“有商,有量,有忆,有行,不是强融的假,是知异仍愿相托的真。”
吴仙望着楼里的萤光,忽然明白:共在从不是“消弭疆界”,是“各守其域,互通其需”。就像这迷瘴林,木有木的繁,虫有虫的密,却在枝叶间结出了共生的果。
枯荣线的风忽然柔了,叶声里混着欢歌——木族的少年正帮虫族的幼崽修补虫巢,虫族的少女正给木族的木匠指点果源的方向。吴仙转头,见两族的族长正结伴走向枯树穴,手里拿着凿子与瘴液——他们要去重建通林巢,巢里既铺木族的韧心木,也挂虫族的防腐网。
共在环在吴仙掌心转得轻快,光里映出更远的影:东域的“风沙原”上,土族与风族正隔着沙风结界对峙,土族的土墙挡住了风族的风道,风族的狂风卷走了土族的沃土——或许,下一站该去那里看看,让“共在”的暖,也渗进那些被“散”隔了太久的地方。
共在环的光,又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