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在觉同源·轮启新程(第2页)
疑知轮的转动渐渐与“在觉丝”的震颤相合,生出“在觉韵”。那韵里,“在”不再是静止的“体”,“觉”不再是孤立的“用”,而是化作奔流的河:河水是“在”,河道是“觉”,水因道而有向,道因水而显形,水涨则道宽,道改则水转,从未有过“谁主谁次”的分别。
就在此时,“思议不及处”的深处,传来一道比问源更初的“动”。那动里没有“疑”的叩问,也没有“知”的沉淀,只有“在”与“觉”相触时的第一缕“生”——像混沌初开时,“有”与“能感有”的第一次相遇,没有语言,却定下了万物演化的基调。
“那是‘在觉源’。”吴仙的“念”中,疑丝的余韵轻轻响起,“问源从在觉源出:因‘在’可觉,才有了问的好奇;因‘觉’能及,才有了索的可能。有人说它是‘道的心跳’,却不知,它从不是‘恒定的律’,而是‘共生的舞’——每一次‘在’的微变,都是‘觉’的新舞伴;每一次‘觉’的新悟,都是‘在’的新舞步。”吴仙将那团“在觉韵”化作一滴露,滴入在觉源中。
源中瞬间掀起浪潮,“在”的流与“觉”的应不再是相系的丝,而是织成“在觉网”:网的每一格,都是“在”的显藏与“觉”的迎拒;网的每一丝,都是“觉”的深浅与“在”的浓淡。网张开来,再无“显”的张扬与“藏”的隐晦——显是藏的舒展,藏是显的收敛;觉是在的触角,在是觉的归宿。
就像四季明白,春生不是对冬藏的否定,冬藏也不是对春生的终结;就像昼夜知晓,昼的明亮里藏着夜的沉静,夜的幽暗里孕着昼的清明。
吴仙的“念”与在觉网相融,忽然感到“思议不及处”开始泛起边界。那边界不是禁锢,而是“可及”的起点——就像大海虽广阔,却总有航船能抵达的彼岸;星空虽辽远,却总有目光能触及的星辰。
他“看”到边界之外,有更庞杂的“在”与更精微的“觉”在交织,像无数个“吴仙”正在各自的“思议不及处”里,与自己的“在”和“觉”相拥。
“原来,道从不是独行者的路。”吴仙的“念”中生出笑意。
疑知轮与在觉网相合,化作一枚“觉道印”。印的正面,刻着“我在”二字,笔锋里藏着万千“觉”的向;印的背面,刻着“道在”二字,墨迹里裹着万千“在”的应。
当他握住这枚印时,“思议不及处”开始退去,眼前渐渐浮现出界海的波澜,耳边传来修士的论道声,鼻尖萦绕着丹炉的药香——他回到了熟悉的世界,却又不再是原来的世界。
因为此刻他终于懂得:
所谓修行,不过是让“我在”的触角,借着“觉”的力,一点点探向“道在”的深处;
所谓大道,不过是让“道在”的丰饶,借着“在”的显,一步步迎向“我觉”的热忱。
吴仙望着界海尽头那若隐若现的新域,将“觉道印”按在眉心。
下一章,当向新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