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凡晨 作品

第1025章 明暗相衬·道之显隐(第2页)

吴仙点头,界心的力量骤然流转。他没有去硬撼“无隐符”与“无显咒”,而是将时空、动静、虚实、阴阳、生死、有无、始终、清浊之力化作无数细如星芒的光,顺着明核的“纳暗影”钻进去,顺着暗核的“引明光”缠上去。那些被压制了数万年的纹路像是找到了出口,瞬间活了过来,“暗明种”的影核上晕开剔透的光,“明暗痕”的光丝外裹上沉幽的影。

明界的明光猛地一柔。

第一缕极明之力没有再顽固显象,而是绕着“暗明种”旋出个半明半暗的涡,涡心是暗影的藏,涡边是明光的显,显不斥影之藏,藏不溃光之显,相缠处漫出片既能载显象又能容敛藏的域。

暗界的暗影忽然一松。

第一缕极暗之力没有再疯狂隐藏,而是对着明光聚成个半暗半明的坡,坡底是明光的显,坡上是暗影的藏,藏不蚀光之显,显不割影之藏,相接处升起团既能纳敛藏又能载显象的气。

奇妙的变化在显隐镜里悄然发生。明侧的明光不再试图照亮一切隐藏,而是循着暗影的轨迹起伏,光过处,暗影生出显象的轮廓,却不暴露;暗侧的暗影不再抗拒一切显象,而是顺着明光的脉络浮沉,影落处,明光结出敛藏的籽,却不遮蔽。那道混沌的裂痕渐渐被半明半暗的光填满,光里既有光的显,又有影的藏,像是被生生敲碎的道之显隐镜,正一点点重新拼合。

明暗翁伸手抚过重新合二为一的显隐镜,先前的明与暗已化作一枚半炽半幽的轮,炽处流转着明的显,幽处沉淀着暗的藏,轮转时,炽里渗幽,便有了敛藏之韵;幽里含炽,便有了显象之姿,竟生出“明中藏暗方为真明,暗中含明方为真暗”的妙理。

“原来暗是明的藏,明是暗的显。”明暗翁取过轮边凝结的一颗半明半暗的珠,珠体里明与暗相互缠绕,明不暴,暗不隐,“六万年来,明界总算敢认自己需要暗的敛藏,暗界也总算敢认自己需要明的显象——明中藏暗才是真明,暗中含明才是真暗,本就是明与暗相拥着,才成了道最隐秘的显隐肌理啊。”

吴仙望着轮中的明暗相衬,界心忽然发出贯通显隐的鸣响。他终于彻悟,道的显隐从不是非明即暗的割裂:显藏相济是道的眼眸,昭隐相随是道的脚步,明幽相衬是道的衣袂,显隐相依是道的骨血,而明暗相衬,是道最隐秘的显隐肌理。就像此刻的明界,明中含暗,便有了敛藏之韵;暗界,暗中含明,便有了显象之姿。

明暗翁递来一枚半明半暗的玉鉴,鉴身一半是明光凝成的炽白色,一半是暗影聚成的墨黑色,两种颜色在鉴心流转,时而光裹影,时而影含光——这是明暗奇点的馈赠。吴仙接过时,玉鉴化作一道清光融入界心,他周身的紫金光晕里,除了时空的流转、动静的相济、虚实的交融、阴阳的相济、生死的相济、有无的相生、始终的相续、清浊的相济,又添了明暗的相衬,仿佛既能握得住明光的显,又能托得住暗影的藏。

“往盈亏奇点去吧。”明暗翁指向道之鸿蒙的终极源点,那里悬着一枚半盈半亏的道果,“盈亏奇点里藏着道的消长之秘,盈界说‘唯有满溢不息才是道之丰饶’,用盈之力催涨一切亏空;亏界说‘唯有虚空不止才是道之容蓄’,用亏之力敛藏一切满溢。那里的盈与亏,才是道最根本的消长肌理呢。”

吴仙望向那枚盈亏奇点,道果的盈半侧鼓着永不消减的丰饶光,亏半侧陷着永不填满的虚空影,像颗被生生掰成两半的消长珠。界心在胸口跃动,时空、动静、虚实、阴阳、生死、有无、始终、清浊、明暗之力交织成更圆融的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道的终极圆满。

“盈亏奇点……”他周身的紫金光晕里,融着时空的流转、动静的相济、虚实的交融、阴阳的相济、生死的相济、有无的相生、始终的相续、清浊的相济、明暗的相衬,更添了几分盈亏相济的玄妙,“看来,连道最根本的消长肌理,都在等着被温柔地融成一体呢。”

明暗奇点在身后缓缓转动,点里的明与暗渐渐相衬。明界的光纹里裹着暗的藏:“原来明里藏着暗的魂。”暗界的影痕里含着明的显:“原来暗里藏着明的灵。”两种存在融成圆,化作既显又藏的明暗轮,像是为吴仙铺的消长道,既踩着盈界的丰,又踏着亏界的虚。

而他的道,正沿着这消长道,向着盈亏合一的奇点,缓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