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阴阳相济·道化生息(第2页)
吴仙点头,界心的力量骤然流转。他没有去硬撼“锁阳咒”与“灭阴符”,而是将时空、动静、虚实之力化作无数细如游丝的光,顺着阴核的“纳阳纹”钻进去,顺着阳核的“引阴痕”缠上去。那些被压制了数万年的纹路像是找到了出口,瞬间活了过来,“暖阳珠”的薄冰裂开细缝,渗出温润的阳气;“寒月晶”的裂纹里飘出清凉的阴气,焰芯忽然低了半寸。
阴界的玄黑寒雾猛地一柔。
第一缕阴之力没有再疯狂冻结,而是绕着“暖阳珠”旋出个半寒半暖的涡,涡心是阳焰的暖,涡边是阴雾的寒,寒不熄焰之热,暖不融雾之凉,相缠处漫出片既能载敛藏又能容生发的域。
阳界的赤红火焰忽然一缓。
第一簇阳之力没有再顽固灼烧,而是对着寒雾舒展成半炽半凉的环,环底是阴雾的凉,环上是阳焰的炽,炽不焚雾之寒,凉不熄焰之暖,相接处升起团既能纳生发又能载敛藏的气。
奇妙的变化在太极卵里悄然发生。阴侧的寒雾不再试图冰封火焰,而是顺着焰芯的纹路流淌,雾过处,焰芯生出温润的光晕,却不熄灭;阳侧的火焰不再抗拒寒雾,而是循着雾丝的轨迹延展,焰过处,雾丝凝成剔透的雾珠,却不僵死。那道虚无的裂痕渐渐被半阴半阳的光填满,光里既有雾的寒,又有焰的暖,像是被生生扯断的道之脉络,正一点点重新接拢。
阴阳生伸手抚过重新合二为一的太极卵,先前的雾与焰已化作一枚半黑半红的轮,黑处流转着阴的敛,红处沉淀着阳的发,轮转时,黑里渗红,便有了生发的暖;红里含黑,便有了敛藏的凉,竟生出“阴中生阳方为真阴,阳中含阴方为真阳”的妙道。
“原来阴是阳的影,阳是阴的形。”阴阳生取过轮边凝结的一滴半雾半焰的露,露体里雾与焰相互缠绕,雾不寒,焰不灼,“四万年来,阴界总算敢认自己需要阳的生发,阳界也总算敢认自己需要阴的敛藏——阴中藏阳才是真阴,阳中含阴才是真阳,本就是阴与阳相拥着,才成了道最本源的化生息啊。”
吴仙望着轮中的阴阳相济,界心忽然发出贯通阴阳的鸣响。他终于彻悟,道的化生从不是非阴即阳的偏执:昼夜相推是道的呼吸,寒暑交替是道的脉动,生灭相续是道的轮回,枯荣相生是道的生机,而阴阳相济,是道最本源的化生息脉。就像此刻的阴界,阴中含阳,便有了生发之韵;阳界,阳中含阴,便有了敛藏之姿。
阴阳生递来一枚半雾半焰的玉佩,佩体一半是阴雾凝成的玄黑色,一半是阳焰聚成的赤红色,两种颜色在佩心流转,时而雾裹焰,时而焰含雾——这是阴阳奇点的馈赠。吴仙接过时,玉佩化作一道柔光融入界心,他周身的紫金光晕里,除了时空的流转、动静的相济、虚实的交融,又添了阴阳的相济,仿佛既能握得住寒雾的敛,又能托得住火焰的发。
“往生死奇点去吧。”阴阳生指向道之鸿蒙处,那里悬着一枚半生半死的道种,“生死奇点里藏着道的轮回之秘,生界说‘唯有生生不息才是道之真意’,用生之力催逼一切枯寂;死界说‘唯有寂灭归无才是道之真机’,用死之力吞噬一切生机。那里的生与死,才是道最根本的轮回力呢。”
吴仙望向那枚生死奇点,道种的生半侧缠着永不枯萎的藤,死半侧覆着永不消散的尘,像颗被生生劈成两半的轮回果。界心在胸口跃动,时空、动静、虚实、阴阳之力交织成更圆融的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贴近道的轮回根本。
“生死奇点……”他周身的紫金光晕里,融着时空的流转、动静的相济、虚实的交融、阴阳的相济,更添了几分生死相生的幽微,“看来,连道最根本的轮回力,都在等着被温柔地织成一体呢。”
阴阳奇点在身后缓缓转动,点里的阴与阳渐渐相济。阴界的雾纹里裹着阳的影:“原来阴里藏着阳的魂。”阳界的焰痕里含着阴的魄:“原来阳里含着阴的灵。”两种存在融成圆,化作既寒又暖的阴阳轮,像是为吴仙铺的轮回道,既踩着阴界的敛,又踏着阳界的发。
而他的道,正沿着这轮回道,向着生死合一的奇点,缓缓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