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温侯动怒,皇甫郦舌如利刃
袁谭之死,牵一发而动全身,天下诸侯皆为之侧目。
最先行动的,是离得近的泰山太守于禁。于禁得到许攸300里加急传讯,立即从泰山出兵三万,进入济南国。
由于许攸提前通知了济南国的守军,于禁不费一兵一卒,便占据了济南国的治所历城,并收编了历城的一万守军。
与此同时,于禁又三百里加急,传讯给许昌的曹操。
曹操接到于禁的书信之后,立即下令曹仁和乐进率军三万赶往平原郡。
随后,又急召谋士们议事。
期间,司马懿向曹操献计道:
“可拜袁尚为青州牧,令袁尚为其兄长带孝,前往收编袁谭旧部。”
“此计甚妙!”
曹操大加赞赏。
遂让人向天子请旨,拜袁尚为青州牧,与蒋奇、荀谌昼夜前往青州,主持青州大局。”
荀彧则向曹操献计道:“吕布性情反覆,虽将女儿嫁与王通,却也不愿将徐州交给王通。吕玲绮虽是独女,但吕布年岁才刚39岁,仍有生下儿子的可能。
丞相若是多送些美貌女子给吕布,再派太医给吕布调制生子药方,或可离间吕布。若是能稳住吕布,我军夺取青州就会多一份胜算。”
曹操觉得有理。
遂派皇甫郦去宫中挑选十名宫女,并带着三名太医前往徐州拜会吕布。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南边的刘表不要捣乱,又派出使者带着圣旨出使襄阳,将封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全都封为列侯。
这一番手段。
足见曹操的老辣和果断。
然而,就在此时,忽见校事府都尉飞跑着来报:“禀报丞相,王通亲率十万大军,自邺城向南,不日便将抵达黎阳!”
曹操大惊。
实在是因为黎阳这个地方太重要了。黄河在兖州境内,河道长度超过1500多里,却仅有三处可以渡河。而在对岸有守军的情况下,实际上只有两处可以渡河。
这两处渡口都在黎阳境内,分别是延津和白马津,两处渡口之间只相距三十余里。
而且,古黄河在流经延津和白马津时,实际上是被许多沙洲分开成了十几条水道,整体看起来呈一个梭子形。使得河床变得很宽,河水也变得很浅。
在白马和延津渡河之时,可以跨过较窄的水道,登上河中的沙洲,再渡过下一个水道,登上下一个沙洲。宽大的河道,遇上枯水季节,水深不及腰,匹马可渡。
而黎阳的对岸没多远,便是整个兖州最重要的地区——陈留郡(今开封市)。
如果王通十万大军从这里渡河并攻下陈留,便可凭借骑兵的优势,将整个兖州搅成一锅粥。甚至,可以派一支轻骑,直逼许昌城下。
(备注:也正因为如此,原本时空中袁绍才会选择在这里渡河与曹操决战。)
……
听了满宠的禀报之后,曹操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问道:“尔等说,本相该如何应对?”
陈群道:“我们与王通刚签订三年不战的合约,王通应该不会主动毁约吧,我看多半是虚张声势。”
“这可难说。”
司马懿道:“属下也认为王通是虚张声势,其真实的用意在于牵制我军兵力,以利于他夺取青州。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用重兵去驻防延津、白马津和官渡。如果我们不派出重兵防守,王通必会化虚为实,攻打兖州。
至于“三年开战冷静期”的合约,实际上在袁谭死后,就自动失效了。王通和我军都会去争夺青州,双方在青州发生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之事。
当然,我们有天子在手,可由天子任命袁尚为青州牧,从而将毁约的责任推给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