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木鱼 作品

第354章 先宣功德,再为之掘墓。

  “主公,刘家送来拜帖,愿捐粮五万石,钱一百万,美女30人。”

  “主公,李家送来拜帖,愿捐粮三万石,美女10人。”

  “主公,苏家送来拜帖,愿捐粮六万石,美女20人。”

  “主公……”

  ……

  这风向还转得真快。

  自从王通进驻邺城之后,世家豪强们纷纷派人送来拜帖,想要讨好王通。

  冀州富庶,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原本的汉末历史上,曹操都被逼到吃人肉了。但是袁绍却从不缺粮,袁氏三子也从来没有缺过粮草。

  由于冀州的世家士族们家中存粮都很多,给王通送来的礼物基本上都是粮草为主。

  邺城是冀州的州牧治所。

  绝大部分河北士族都在邺城有房子有店铺。邺城也因此而成为东汉时期富裕程度排行第三的城池。

  仅次于帝都雒阳和南阳宛城。

  雒阳因为是帝都而巨富;南阳宛城因为是帝乡,皇亲国戚和功勋家族最多而巨富。而邺城,则是因为财大气粗的河北世家士族们聚住于此而巨富。

  洛阳官多,宛城钱多,邺城粮多。

  所以,在东汉时期,曾经流行着这么一段话:

  “到了雒阳才知道自己官太小,到了宛城才知道自己钱太少,到了邺城才知道自己粮食太少;到了巴蜀才知道自己结婚太早,到了辽东才知道自己酒量太小,到了豫章才知道自己背的成语太少……”

  而邺城的世家,在对待王通方面,又分为三类。

  其一,与袁氏牵扯太深的世家。

  这些世家大部分选择跟随袁尚出逃,结果司马懿给坑了,成为吸引王通军队注意力的诱饵,而袁尚则从邺城东南角扒墙跑了。

  这些世家出城之后五里,被高顺拦截。此前王通为了削弱河北世家的势力,曾经叮嘱高顺,如有世家随袁尚出逃,则——杀无赦。

  因此,这类世家之人基本上都被高顺借口夜间作战光线不好,而让他们死于“混战”了。高顺带回来的只是他们的金玉珠宝和女眷。

  其二,支持王通的世家。

  世家之中,也不乏精明之人。有些人看到了王通的能力之后,开始真正倒向王通。

  这类人与袁氏没有太多的纠葛,以前对袁氏不冷不热,甚至受到袁绍的打压。

  因此,在王通入城之后,对王通非常热情。给王通送钱送粮送女人,表现得非常殷勤。不仅如此,还主动宣传王通的仁德,帮王通安抚百姓。

  其三,墙头草型世家。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风吹两边倒”,说的就是这种类型的世家。

  这类人之前与袁氏纠葛很深,对袁氏非常热情。而在王通入城之后,又立马换脸,表现得对王通非常热情,送钱送粮送女人。

  在经历了这场战争之后,与袁氏牵扯太深,或坚定支持袁氏的世家被严重削弱,邺城内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属于后面两类世家,而犹以“墙头草”居多。

  ……

  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礼单,王通有些犹豫。

  收,还是不收?

  不收,还是收?

  王通沉思良久,没有给出回复。若是按以前的性情,自然是大手一挥全部收下。他麻麻的有礼不收是王八蛋。

  但是,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王通现在已是北方霸主,而且,现在占据的是世家士族势力极强的冀州,那么,王通的一举一动,就都关乎着冀州的稳定和今后的发展。

  原本历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后,没有再次大举南征,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冀州不稳,内部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