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鸠占鹊巢,看看干干净净
再说袁尚,在得到曹仁的接应之后,又往前急行了20余里,见将士们尽皆疲惫,很多人都已经跑不动了,这才停下来休息。
整顿人马,仅剩军队两万一千人,除此之外,另有袁尚及其手下高级官员们的家眷一千余人。
看到这个结果,令袁尚很是伤心。
两个多月前,刚打败袁熙,收编了袁熙的一部分军队时,袁尚麾下的总兵力达到了23万。可如今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就只剩下两万多军队了。
恰巧逄纪来找袁尚,袁尚就低声问逄纪道:“先生,你说……这一次邺城之战,我是不是不该听司马懿之计?”
“主公为何有此一问?”
“我在邺城原有六万五千军队,可现在却只有两万一千人逃出。本将总觉得那司马懿对我并真心相助。”
“主公谬矣!”
逄纪正色道:“恕我直言,主公此前在邺城的兵力,虽与王通相当,但却只有五千骑兵,而王通却有两万五千名骑兵。
不仅如此,主公的军队,不论是装备、训练、战力都不如王通,如果主公在突围作战中败于王通,必遭王通骑兵追杀。真要到了那时,能随主公突围出来的,绝对会低于五千人。
甚至,连主公自己都不一定能突围出来。
而司马懿这一次的安排,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最后又巧用“金蝉脱壳”之计,这才为主公保住了两万多军队。
因此,属下认为,司马懿此次对主公,已是尽心尽力。主公断不可因此而怀疑司马懿别有用心。”
说罢,又将这次司马懿之策的精妙之处,一一讲解给袁尚听,说得袁尚连连点头,对司马懿钦佩不已。
于是,又让人找来司马懿,对司马懿道:“仲达之才,本大将军钦佩不已,若是仲达能来本将帐下,必以主谋相待。”
这是想招揽司马懿。
司马懿心中鄙视,但还是恭敬地说道:“大将军人中龙凤,乃当世明主,我与大将军相见恨晚,然而,在相遇将军之前,我已投效丞相,实属遗憾。”
“可是,丞相却只给了仲达一个文学掾的小职,于仲达而言,太过屈才。若能来本将这里,本将许你左军师之职。”
“这……”
“丞相给你多少俸禄?”
“400石。”
“我出双倍,800石!”
“大将军谬矣。”
司马懿的眼中闪过一丝鄙夷,嘴里却恭敬的说道:“我司马家颇有家资,不缺钱粮。盖因王通杀我父母兄弟,我平生之志,便是找王通报仇雪恨。
王通势力强大,想要对付王通,我就必须投靠势力最强的诸侯。当今天下,能与王通抗衡者,唯有丞相。
不过,大将军也不必气馁。如果将来有一天,大将军的势力比丞相还要强大,某家一定会来投奔将军。”
一席话,说得合情合理。
既拒绝了袁尚,又不至于将袁尚得罪。袁尚无奈,只好暂时断了招揽司马懿的心思。
……
大军休整半天后重新出发,为了防止王通的追杀,司马懿又在后方放出20里斥候,并且在沿途设下多处埋伏。
一路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松懈。
就这样走了一天一夜,于第三天上午赶到了内黄城外。